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22-10-30 08:25:1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通过分析物流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内涵,提出从优化培养方案、改进物流教学方式、注重创新实践、注重培养创新型教师四个方面来加强物流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物流管理;创新能力;培养

一、引言

物流业是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迅速崛起的行业,创新型物流行业发展需要发掘和培养创新型人才,而高校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摇篮。但事实却是:一方面物流企业高薪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物流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面对不断变化的物流人才市场需求,物流人才必须具备创新能力,能够灵活处理不同境况下的业务,满足物流多样性的需求是永恒的主题。所以高校的物流教育注重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刻不容缓。

二、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应具备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可以利用的材料,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或产品的能力。当人的目标需求体系通过实践操作系统与外部环境接触后,发现现实条件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便会发现问题,并力图解决它,以便达到目的。创新能力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三大要素构成。创新是民族之魂,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

(二)物流管理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从总体上讲,高等院校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有扎实的经济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信息科学技术方法,具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物流活动的能力,从事现代物流运作与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这类人才应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比较宽的知识面、比较好的适应性、比较强的创新力。笔者认为多数高校在应用型(实用型)、复合型(综合型)物流人才培养方面,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十分重视,但是创新型物流人才及其创新能力培养明显不足。

三、物流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培养创新意识

尽管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实践教学不断完善,但仍存在教学改革流于形式,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能力培养主线不突出,人才目标定位不明确的问题,从而导致物流人才结构矛盾依旧突出。在整体优化基础上建立适合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结构,并进行课程的重组与改造。发挥学校专业优势,通过导向课让学生了解专业背景和发展方向,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提倡开设开发创造力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允许学生跨学科跨年级选修课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多样化。同时课程设置以应用为导向,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很好地拓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又提高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创新能力,是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二)改进物流教学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不同的课程,知识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课堂实践教学,在学时总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要抓好实践教学的质量,课内实践教学的形式允许而且应当多样化,要突出特色。

(1)案例教学法。课程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学习物流基本知识、掌握物流基本技能的方式转变为通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来总结出需要的物流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教师在案例分析中启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学习,学生们可对物流行业的情况有总体上的认识,使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其洞察和判断能力。(2)归纳教学法。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设计问题,并安排学生进行理论问题的讨论,然后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适当的点评和统一讲解,把学生感性的、零乱的知识系统化,分析总结出实训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3)小组项目法。教师在专业课程的设计,如对物流企业流程设计、仓储配送优化等内容中,把学生分组,布置一组人员共同参与某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要求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各自分配的任务,然后将大家的结果汇总,项目小组负责人整合提交设计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不同性格、不同爱好和不同基础的学生通过合作,提高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模块化课程。有些课程可以按照工作流程和岗位能力的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如:《国际集装箱运输》课程可以打破常规的章节划分,按照集装箱运输的流程将课程分成以下课程模块:集装箱运输中外贸部门的工作、货代部门的工作、仓储配送工作、集装箱堆场作业、报关与报检工作、运输协调管理等。通过模块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所学的知识是在何种情况下应用的,并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注重创新实践,培养创新技能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来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应根据培养目标和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技能的要求,确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合理安排各实践环节的时间点,制定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抓住物流管理专业跨学科性的特点,设置跨学科的各方面课程。比如:管理学、法学、运筹学、统计学等,让学生掌握各种分析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其中运筹学和统计学等理工科方面的科目相对比较难,但是这些理工科方面的科目是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的重点,并且有助于做到科学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各种应用软件的能力。物流相关的应用软件包括:ERP、WMS、TMS、供应链软件、Matlab、SPSS、Flexsim等。首先安排WMS、TMS等物流操作软件方面的实验课程;其次,为了科学高效地解决物流系统中的问题并实现物流系统的优化,必须学习SPSS统计软件、Flexsim物流仿真软件等应用软件。

第三,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全国性的竞赛活动。如“挑战杯”、“ERP沙盘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特别是“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亲密接触企业、物流专家的平台,通过对来自于企业的真实案例的研究分析,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和动手能力,学习企业经营的思维,激发创造能力。在组织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时,教师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为主要组织者,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校园大赛,可以要求大多数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初赛。对初赛或复赛被淘汰的队伍,组织他们继续进行研究,可以作为课外活动获取学分。

第四,鼓励引导学生申请全国大学生创新性设计项目。通过项目申请、立项、研究、结题等一系列实践、熟悉科学研究方法和程序。通过经费支持和结题验收,激励学生进行问卷设计、社会调查、数据分析、方案设计、论文发表等一系列创新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团结协作、科学研究及创意创新能力。

(四)注重创新平台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

我国物流人才紧缺是不争的事实,但最紧缺的其实是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型物流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先有一碗水”,这个耳熟能详的话语告诉了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水平。目前我国高校的物流教师大部分是从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相关专业转向而来,整体水平不高。普遍存在着物流理论功底欠缺,物流实际操作经验缺乏等问题。建议通过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到企业实习、见习、调研等机会,培养一批既懂物流理论又了解企业运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提供保障。

四、总结

当前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但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多不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物流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高校来说,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根据本科生的教育计划和创新能力培养规律,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仝新顺.物流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J].创新研究,2008(3).

[2]邵正宇.张绪美.刘玲丽.金贵林.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10(5).

[3]江志娟.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钦州学院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2(25).

[4]张莹.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8).

[5]曹翠珍.关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0(12).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214)。

作者简介:李诗珍(1966-),女,湖北荆州人,博士,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配送中心规划与运作管理,供应链管理。

推荐访问:创新能力 本科生 物流管理 培养 研究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