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我国中小型企业推广工业工程的“历史路径”法

浅谈我国中小型企业推广工业工程的“历史路径”法

时间:2022-10-29 20:20:1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经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型企业工业工程的推广工作相对迟缓,已经成为这类企业提高企业运营效益和综合竞争力的发展瓶颈。这与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工业工程的具体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客观制约是密不可分的。推广工业工程的“历史路径”方法是历史辩证法理论在工程实践活动当中的一次运用,“历史路径”法具体如下:结合工业工程的实践以及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发达国家工业工程发展过程为我国中小型企业提供一种推广工业工程并提高企业效率的战略思路。

[关键词]工业工程;企业定位;分部定位与系统综合

[中图分类号]F4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32-0053-03

1 引 言

新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人类社会中的技术和制度发展变革存在与物理中物体运动相似的惯性作用,即某一种技术手段或制度一旦确定,就会沿着这一既定模式发展下去而不易改变。结合我国的企业实际来说,这种技术和制度并存的路径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管理实践过程当中充分认识企业发展的历史。我们认为这种被关注的历史应该分两个不同的层面,一个是企业自身的发展历史,另外一个就是对于企业的某种经营管理方式本身的发展历史,只有将这两种发展历史充分结合起来考虑,才能更实事求是地将最适合企业当前发展阶段的经营管理手段运用到企业当中,产生巨大综合效益,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业工程从其产生以来,就一直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重视和运用,为其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我们国家严格地说,引进和运用工业工程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目前工业工程的技术和手段已经得到企业界的普遍认可,运用工业工程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是如何有效地在企业内部推行工业工程,尤其是对于各方面实力都相对薄弱的中小型企业来说,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本文通过对工业工程发展历史的分析,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这一基本观点,提出我国中小型企业推广工业工程的“历史路径”法,为这一难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思路。为此,我们首先从管理技术和手段层面简单介绍一下工业工程发展的历史过程。

2 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

2.1 劳动分工阶段

这一时期始于1776年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原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在这本被称为经济学圣经的书中,斯密提出并系统分析了劳动分工的理念。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分工使工人专司一项劳动任务,这样就可以提高熟练程度,进而使工人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劳动产品;另外我们注意到,如果一种产品的多道工序都是由一个工人来完成,工序之间的转换和工人的适应就需要时间,分工之后省去了这部分时间,这样就可以从有效时间投入的角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斯密认为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分工之后可以生产出专门针对这一工序的劳动工具来代替人的劳动,从而一个工人可以通过操纵机器来生产更多的同类产品。总的劳动生产率是单个工人劳动生产率之和,提高单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也就提高了企业总的劳动生产率。对于企业来说,劳动分工的理念为提高生产率提供了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管理模式,这也是工业工程最基本的思想内涵。

2.2 科学管理阶段

20世纪初,“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的基本理论,之后经过吉尔布雷斯夫妇等人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劳动分工、专业化生产、时间研究、动作研究和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原本是针对当时工人“磨洋工”现象严重、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情况向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提交的报告,主要内容是提倡企业实行科学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泰勒认为,根治生产率低下的最终方法在于科学的管理模式,即一系列通过分析工人现实劳动和劳动规律而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包括工时定量、计件工资制等,其核心在于将以前的经验管理纳入制度化轨道上来。紧随其后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在泰勒宏观动作分析的基础上,更注重细微动作的研究,将人的动作划分为17个基本要素,进一步细致地推动了标准化作业的发展,也为管理的制度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依据,不仅如此,他们还看到了人的因素,考虑人的性格特征及其差异。泰勒和吉尔布雷斯夫妇的研究将管理从经验阶段带入了科学时代,对后来管理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3 定量分析阶段

我们的命名主要依据工业工程这一阶段发展的显著特征,即运筹学的引入和最终占据主导地位。科学管理阶段的工业工程主要运用定性的分析方式,其中的定量成分也不够成熟和精确,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运筹学与工业工程结合,在经济建设和工业生产发展上的运用才真正将工业工程带入了定量分析阶段。这一时期工业工程在运筹学这门新兴应用数学的推动下,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就是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管理研究,工业工程的应用领域也由单纯的人工制造扩展到包括工厂设计、物料搬运、人机工程、生产计划、储存控制、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这也形成了工业工程完整的学科体系,标志着工业工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了。

2.4 系统分析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系统科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诞生了以运筹学为基础、工程实践性很强的一门新兴学科——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的哲学式的思维方式和系统的分析手段,以及多学科并举的研究模式,开拓了工业工程研究的视野。20世纪70年代,工业工程开始与系统工程相结合,使企业生产管理有了更为充实的理论依据。

从以上对工业工程技术手段和理念的发展历史的分析来看,工业工程的发展主要是按照“劳动分工—制度化管理—人性化机制—定量决策—系统分析”这样一个基本路径来完成的。严格地说,工业工程已经不是劳动分工、建立制度之类的原始手段,而是通过对整个企业生产乃至经营系统的设计、评估和改善优化,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目的的工管结合的管理理念。但是事物的发展有其内在的阶段性规律,作为单个的企业来说也不例外。传统的工业工程手段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中还有大部分没有应用工业工程技术。下面我们将分析产生这个局面的因素。

3 我国中小型企业工业工程应用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基本状态还处于工业工程的发展历史路径的前三个环节中。为此,我们应该加大工业工程在我国中小企业的推广力度,下面我们讨论一下这些企业工业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工业工程意识不足

我国的工业工程发展和应用时间并不是很长,从1992年国家教委批准西安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首批设立工业工程专业到现在不过短短十几年,但工业工程在企业的应用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像一汽、科龙等企业运用工业工程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后起的一些大型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也都在积极推行工业工程的应用。中小型企业在这一方面就相对薄弱,意识不足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美国强劲的金融风暴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变小,降低企业成本是为数不多的出路之一。好多中小型企业已经认识到降低企业成本是企业的出路,但是如何才能够降低企业成本又感到束手无策,这与企业对工业工程的意识不足有很大关系。

3.2 基础条件薄弱

有的企业也意识到了工业工程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在工业工程的推广方面受到很大阻力。究其原因,有两条:其一是中小企业中高层以及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均较低,难以将工业工程贯彻下去,这就是人为的阻力;其二是企业没有结合自身实际生产情况,有跟风的倾向,制订出的计划不适合甚至超出企业经营实际,造成资金的损失和资源的浪费。

3.3 工业工程方面的人才不足

我国工业工程教育推行了近20年,培养出了大批工业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但这些人才主要集中在工业工程应用比较成熟的行业和地区,一些中小企业根本不具备引进和留住这些人才的资金等方面的实力。这就导致了一个工业工程人才分布不均衡的局面,但总体来说,各个行业、各个规模的企业都需要有深厚工业工程背景的专业性人才。

3.4 企业自身特点

我国中小型企业在所有制结构上大部分属于民营企业,而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有家族式经营的特征。在这类企业中推行工业工程,来自家族内部的阻力是相当大的。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家族企业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对我国的企业经营者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

针对中小型企业推广工业工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工业工程的发展历史,提出“历史路径”法,下面将简单介绍这种方法的具体思路。

4 历史路径法的基本思路

历史路径法就是利用工业工程发展的历史途径,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工业工程技术手段,达到提高整体效益和企业综合竞争力目的的工业工程推广策略。其实施主要分以下三个步骤:

4.1 企业定位

按照工业工程发展的基本路径“劳动分工—制度化管理—人性化机制—定量决策—系统分析”给企业定位,确定企业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这种分析并不能给所有的企业恰当定位,因为即使是经验管理色彩浓厚的企业,处于当前的市场经济浪潮中,也会具备一些先进企业的管理特征,一个企业往往是各个工业工程发展阶段的杂合体,这就要求我们认清主次,细化定位区域。将整个企业经营划分成若干部分,然后确定各个部分的发展状况和地位,对分部进行路径定位,最后对企业进行综合定位。

4.2 制定路径发展规划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事物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但其中也存在反复和跳跃。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也一样,我们对企业按照工业工程的发展路径定位之后,应该找出各个分部的路径状态和发展方向,结合实际情况,可以进行路径跳跃的制定较高发展规划,最后结合各分部发展规划的制定情况,权衡企业整体发展的平稳,制定出总的路径发展规划,再结合总的发展规划对各路径发展规划中不恰当的地方进行修正,反复多次,最后制定出各分部以及总的路径发展规划。

4.3 综合分析,整体优化

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相关因素,主要是中小型企业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对发展方向进行修正。管理基础薄弱环节,可以先进行制度性规范,兼顾制度的柔性;对于有些实力不足的企业,可以采用“先扫房子,再开大门”的策略,人才的引进并不是全靠资金就可以解决的,要善于创造人才发挥和发展的基础性平台;对于企业家族经营模式的弊端,应优先考虑严格的劳动分工制,然后逐步进行制度化完善,这需要一个坚决的决策态度。企业发展实际与工业工程发展路径相结合来分析是进行综合分析优化、推行工业工程应用的基本思路。

总之,工业工程推广的“历史路径”法为我国中小型企业提供了一种运用工业工程提高企业效益的思路。作为企业决策者来说,要切实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工业工程发展和应用的规律性,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尤其是对于实力相对薄弱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切不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盲目引入不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手段,造成资源的浪费与企业发展机遇的丧失。

5 结 论

经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型企业工业工程的推广工作相对迟缓已经成为这类企业提高自身运营效益和综合竞争力的发展瓶颈。这与在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工业工程的具体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客观制约是密不可分的。推广工业工程的“历史路径”法是历史辩证法理论在工程实践活动当中的一次运用,“历史路径”法具体如下:结合工业工程的实践以及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发达国家工业工程发展过程为我国中小型企业提供一种推广工业工程并提高企业效率的战略思路。

参考文献:

[1]曹瑄玮,席酉民,陈雪莲.路径依赖研究综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3):185-191.

[2]李改叶,刘启华,赵芳霞.工业工程的回顾与展望[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89-93.

[3]齐二石,蔺宇,史英杰.工业工程与管理[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6):1-5.

[4]亚当•斯密.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谢祖钧,孟晋,盛之,译.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5]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1-111.

[收稿日期]2009-05-1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70671088);博士后科学基金(20070410468);2008年河北省社会发展基金(200804001);燕山大学博士基金(B167)。

[作者简介] 侯玉梅(1965—),女,吉林永吉人,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于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获运筹与控制专业博士学位,于2008年在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博士后出站。研究方向: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4篇、ISTP收录若干。

推荐访问:浅谈 路径 中小型企业 工业工程 推广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