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重庆市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重庆市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28 21:0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重庆市是我国猕猴桃分布中心之一,有34个种,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的山地区域。截至2016年底,重庆市猕猴桃栽培面积达到1.31万hm2,种植猕猴桃株数有1 855.97万株,其中结果树有1 232.85万株,年产鲜果5.07万t。已经形成三大猕猴桃优势产业带。分析制约重庆市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对策建议:1)坚持科学合理规划,优化产业布局;2)探索和完善传统优势品种及新品种的高效配套栽培技术;3)建立以无病毒和无病菌种苗为核心的溃疡病综合防控。

关键词 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对策;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S663.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2.025

知网出版网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818.1906.003.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7/8/18 19:06:00

猕猴桃(Actinidia spp.)为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的藤本植物。中国是世界猕猴桃的原产地,野生猕猴桃资源丰富,全世界猕猴桃属植物共有66个种,中国有62个种43个变种和7个变型种,其中包括很多特有的红肉和黄肉系列主栽品种等[1]。重庆市是我国猕猴桃分布中心之一,有34个种,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的山地区域[2]。重庆市猕猴桃栽培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但整体发展缓慢。随着国内外猕猴桃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重庆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消费市场,大力发展特色鲜明和效益明显的猕猴桃产业,初步形成了三大獼猴桃优势产业带[3-4]。

重庆市猕猴桃产业发展水平相对低,不管从总体的面积产量和单位面积效益还是产业化发展程度等整个发展水平来看,明显落后于国内的陕西、四川及河南等优势产区[5-6]。为了较可靠地了解重庆市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猕猴桃课题组在重庆市教委、科委及农委等相关项目和课题的支持下,于2010—2016年近七年期间,对重庆市传统两大猕猴桃优势产区和新兴的中低海拔地区及主城近郊区等地进行了较详细的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和野生资源的调查研究,同时结合调查国际和国内优势猕猴桃产业发展地区的情况,认真分析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发展现状

1.1主要栽培的区域及发展规模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重庆市猕猴桃生产曾经出现一段发展高峰期,在武隆仙女山地区面积达400 hm2以上[7];品种主要是海沃德等传统品种,但是由于发展速度和模式存在问题,导致最终产业发展失败;从2006年以后,在黔江、万州、万盛等区域逐步开始推广种植红阳为主的红肉猕猴桃[8]。

截至2016年底,重庆市猕猴桃栽培面积达到1.31万hm2,种植猕猴桃株数有1 855.97万株,其中结果树有1 232.85万株,年产鲜果5.07万t,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均处于中等地位。与2012年、2013年相比,2014年种植面积和当年新栽树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表明发展较为理性化。

已经形成三大猕猴桃优势产业带:1)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猕猴桃产业带,包括黔江、秀山、酉阳、武隆、涪陵和彭水等区县;2)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猕猴桃产业带,包括万州、开县、奉节、巫溪和云阳等区县;3)以南川为中心的近郊中低海拔猕猴桃产业带,包括南川、万盛、綦江、江津和永川等区县。

1.2主栽品种结构与发展模式

重庆市自2006 年引入红阳为主的红肉品种,红肉品种栽种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目前红肉系列品种仍是第一大主栽品种系列,黄肉系列品种主要为黄金果和金艳,绿肉系列品种包括徐香等。

红肉系列品种占全市猕猴桃栽培面积的70%以上,主要为红阳、红华和晚红,其中红阳占80%的份额。红华和晚红这2个品种在抗性方面强于红阳,但是整体发展面积不大[8-9]。黄金果由于具有品质优、产量高、长势强等突出优点,为重庆中低海拔地区黄肉系列的主栽品种之一。黄肉品种金艳,在高海拔地区近年来发展很快,目前栽培面积已经占全市栽培面积的10%左右;余下15%为绿肉品种和当地的野生品种。

产业发展模式主要以公司带动普通农户,形成“农业企业+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猕猴桃种植农户”的模式[10]。与其他优势产区相比,重庆市缺乏一定规模和数量的种植大户,而一定面积规模的种植大户在四川蒲江和都江堰的成功发展模式,值得重庆市猕猴桃产业发展借鉴和学习

1.3猕猴桃溃疡病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经过近几年的调研,发现影响重庆市猕猴桃产业健康持续高效发展的最大和最难的问题仍然是猕猴桃溃疡病,这与其他国内外产区一样[11-12]。溃疡病近几年发病蔓延很快,发生面积和发病率逐年扩大,在万州和黔江为代表的传统产区发病情况特别严重。在万盛、綦江、南川、江津等区县的700~800 m海拔区域均有发生,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重庆市各区县患病果园发病株率平均33.37%,严重的达到40%~70%,最高80%以上,甚至出现了毁园的现象,严重阻碍了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

全市猕猴桃溃疡病发生始期为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下旬,4~20℃均可发病,3—4月的低温高湿天气下发病最为严重,5月份随气温升高而减轻,伤流期后病情逐渐缓慢。当溃疡病病菌潜伏在树体上,若遇头年冬季冻害严重时,溃疡病随之会在第二年加重爆发,如2015年底的霜冻雨雪天气加2016年早春倒春寒及3—4月低温雨水天气,造成2016年初溃疡病的大规模爆发。其他如超量挂果和膨大剂处理等不合理的农事活动过多,也会诱发溃疡病。近几年来在新建园子,特别是在700~800 m海拔较高的园区,有的出现定植后2年内就大规模爆发溃疡病,最大的原因是种苗和接穗携带溃疡病的病菌。

1.4配套栽培技术及科研现状

本地区猕猴桃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完全借鉴和机械照搬国内猕猴桃传统产区,如四川苍溪等地。建园选址、种苗选择和来源、配套栽培技术等完全照搬其发展模式和经验,以小规模的农户种植模式影响重庆猕猴桃产业的发展。

重庆市猕猴桃科研主要集中在重庆文理学院和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等少数科研单位。重庆文理学院特色植物研究院,自2009年以来加大对猕猴桃的研究投入力度,从猕猴桃的脱毒种苗入手,已经建立获得无病菌和无病毒的猕猴桃母本采穗园。同时制订重庆市红阳猕猴桃育苗的地方标准和重庆市红阳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西南大学和重庆大学对猕猴桃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猕猴桃生理发育、果实软化和猕猴桃遗传转化等方面,且研究较为深入[13-14]。

对猕猴桃产业配套栽培方面的研究,虽然做了点工作,但是相比于重庆市猕猴桃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来看,这点研究工作对重庆猕猴桃产业的整体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支撑度不够。

2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1品种结构和栽培区域缺乏科学合理规划

受重庆市猕猴桃市场效益拉动的影响,近几年重庆市猕猴桃栽培面积每年以1 333 hm2的规模递增,这与各级政府对猕猴桃产业的政策倾斜与大力支持密不可分。但猕猴桃生长发育对环境要求相对苛刻,而多数地区只注重发展,不重视科学合理规划,特别是在品种选择(溃疡病抗性)、建园选址(海拔高度)、土壤改造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造成多数高海拔地区溃疡病爆发,中低海拔地区猕猴桃果园因夏季高温和高湿,红阳等品种的猕猴桃叶斑病普遍发生、提早落叶现象突出[15-16],导致后期萌芽,影响第二年的产量;而坡地果园早春和夏季的季节性干旱严重,且海拔800 m以上栽培区域由冻害引发的红阳猕猴桃溃疡病普遍发生,导致大规模溃疡病园区产生。

2.2种源和不科学管理导致溃疡病爆发

根据课题组调查,重庆地区猕猴桃溃疡病爆发的原因有:1)种苗携带病菌(不论是品种嫁接苗还是接穗,不管是从市外的溃疡病高发区还是从本地的溃疡病发病园区采集的穗条);2)不科学选址,高海拔导致冻害诱发猕猴桃溃疡病;3)幼年果园的超量挂果和膨大剂过度使用,导致树体早衰;4)土壤质地差和不疏松,有机质含量低和氮肥施用过度,导致树体木质化程度低;5)不重视授粉的花粉质量和来源;6)其他不合理的农事活动。

最重要的就是缺乏一套从种源和幼年园到后期的成年园的综合防控措施。

2.3高技术和高标准建园及产业化配套栽培技术缺乏

课题组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在重庆市猕猴桃产业发展中,高标准和高技术的建园及标准化产业配套栽培技术缺乏。整个生产技术体系基本上依靠传统红肉猕猴桃产区的生产经验,对重庆地区猕猴桃产业发展没有显著提升。具体表现如下。

1)园地海拔选择不科学。在重庆地区当海拔高于800 m,感染溃疡病的风险随之提高;海拔低于500 m,遭遇夏季的高温和干旱,对配套栽培技术掌握不够完善。

2)盲目择地,地下水位和土壤黏重。影响苗木成活率和根系的生长,使后期长势变弱容易老化,形成低产园。

3)相当部分果园采用传统的小穴定植方式,没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其透气性,从而影响根系的生长,进而影响地上部分的发育。

4)整形和修剪技术不规范。很多果园没有规范和标准地树形,大多采用多主蔓树形,导致架面下不通风透光,病虫害的管理成本大且效果不佳,从而导致冬季修剪时的修剪标准化程度低;同时,也没有根据品种特性和树形进行配套的夏季整形和修剪;幼年园缺乏按照一干二蔓的高光效标准树形进行科学整形,导致发挥不了优良品种的最佳特性,普遍缺乏夏季修剪的意识。

3发展对策

3.1坚持科学合理规划,优化产业布局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栽适种;规模开发,集中成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建设,高效益产出”的原则,重点打造提升渝东南和渝东北区(黔江和万州为中心)优势传统产区和南川为中心的中低海拔及离主城较近的两大新兴优势区域。

依据前期对重庆市猕猴桃溃疡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以海拔结合当地的冻害发生情况和土质等条件,区化出红肉品种的最佳和适宜发展区域。加快对优新品种的引进与筛选工作[17]。同时充分发挥重庆市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丰富[4]的先天条件,利用其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及特异性状多样等资源优势,培育出更多适合重庆市发展的砧木品种和配套的雄株新品种,从而极大地促进特色猕猴桃品种结构调整。

3.2探索和完善传统优势品种及新品种的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通过科学建园及保证苗木质量,加强幼龄园的管理,配套综合整形修剪技术,高质量的花果管理和肥水管理,进一步完善红阳和黄金果等优势品种的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提高重庆市传统优势品种的高效高质量生产,让猕猴桃种植户受益。

根据重庆市的气候特点和消费情况,引种综合性状最佳的红肉[18]和黄肉及软枣新品种,系统地研究重庆市不同海拔和不同土质条件下的配套栽培技术,为重庆市未来猕猴桃产业高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3建立以无病毒和无病菌种苗为核心的溃疡病综合防控

根据柑橘和葡萄等果树在无病毒和无病菌为核心的种苗方面[19-20]发展成功的经验思路,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生产以针对猕猴桃溃疡病为主的脱病菌和脱病毒苗木,建立猕猴桃的母本采穗园。长势较强的品种(如黄肉品种和软枣品种)可以采用组培苗容器育苗直接定種植建园;对以红阳为代表的长势弱的品种,可结合脱毒的砧木,采用砧木和穗条双脱毒,确保种源的可靠性。同时结合最新控根容器育苗[21-22],育成大苗直接定植建园,缩短幼年园的管护成本和时间,为早结和丰产奠定基础。同时建议在重庆低海拔地区建立配套的雄株园,为高质量和无溃疡病菌及花期相遇的果园提供可靠和稳定的花粉来源,从而降低溃疡病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黄宏文,龚俊杰,王圣梅,等.猕猴桃属(Actinidia)植物的遗传多样性[J].生物多样性,2000,8(1):1-12.

[2]唐晓华,蔡智勇,李英,等.浅谈加入WTO后重庆市猕猴桃产业发展策略[J].西南园艺2005,33(B05):33-34,54.

[3]张乃华,万崇东,何才智,等.红阳猕猴桃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南方果树,2008,37(1):62-63.

[4]谭永中,赵琳,周贤文,等.重庆市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园艺文摘,2013(10):65-69.

[5]涂美艳,江国良,陈栋,等.四川省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1946-1949.

[6]李晓红.陕西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西北园艺:果树,2010(1):8-10.

[7]简晓英,代利红,桂德莲,等.重庆市黔江区猕猴桃特色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J].南方农业,2013,7(11):65-69.

[8]谭永中,赵琳,周贤文,等.红阳猕猴桃在重庆开县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3(12):30-32.

[9]马秀云,段念波.浅析万州“金红”红心称猴桃产业优势与发展对策[J].南方农业,2008,2(9):15-19.

[10]陈现军.万州区红阳猕猴桃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12-14.

[11]胡容平,叶慧丽,夏先全,等.四川猕猴桃溃疡病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16(1):30-35.

[12]李黎,钟彩虹,李大卫,等.细菌性溃疡病的研究进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3,32(5):124-133.

[13]杨小兰,袁娅,郭晓晖,等.超高压处理对不同品种猕猴桃浆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食品科學,2013,34(1):73-76.

[14]赵许朋,罗克明,汤绍虎,等.‘红阳’猕猴桃叶盘高频直接再生体系的建立[J].生物工程学报,2013,29(11):1599-1606.

[15]舒祥伦,李红,肖志健,等.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与防治[J].西南园艺,2006,34(1):52-55.

[16]王明忠.红阳猕猴桃质量体系研究——病虫害及其防治[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5):443-446.

[17]韩明丽,张志友,赵根,等.我国红果肉猕猴桃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J].北方园艺,2014(1):182-187.

[18]齐秀娟,徐善坤,林苗苗,等.红肉猕猴桃果实着色机制研究进展[J].果树学报,2015,32(6):1232-1240.

[19]李荣华,谢玉明,龙桂友,等.柑橘无病毒容器育苗技术应用现状调查[J].湖南农业科学,2013(19):889-892.

[20]杨光,金桂花,董俊,等.状元红葡萄的脱毒与快繁技术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4,26(1):72-76.

[21]韩建秋.容器育苗控根技术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0,(12):222-224.

[22]颜丽菊,朱建军,任海英,等.大苗控根容器育苗基质配方优化研究[J].果树学报,2014,31(4):667-672.

(责任编辑:丁志祥)

推荐访问:重庆市 猕猴桃 产业发展 对策 现状及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