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半人马座”:“轮式坦克”之至尊

“半人马座”:“轮式坦克”之至尊

时间:2022-10-28 10:5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轮式装甲侦察车,或称轮式坦克歼击车,一般装有大口径坦克炮,在战场上可以跟主战坦克比试比试,因此,获得了“轮式坦克”的美称。意大利研制的“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堪称是“轮式坦克”中的佼佼者。

意大利维和部队的中坚

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是当今国际军事行动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索马里、波黑、塞拉利昂到科索沃、阿富汗,一支支各国维和部队在执行着特殊的使命。

大凡有意大利维和部队的场景,总能见到一种十分威武的战车,远看像是一辆主战坦克,近看又是轮式战车。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意大利军队的“半人马座”装甲侦察车。

在维和部队的武器装备中,以步兵的轻武器和轮式装甲车辆为主。这样,在意大利维和部队中,“半人马座”轮式装甲侦察车所起的作用比“公羊”主战坦克还要大。以轮式装甲战车为主的好处是,可以依托公路进行机动和巡逻,外观上和履带式车辆相比要“减少敌意”,同时,车辆的运用和维修费用也相对较低。为了防止敌对方用反坦克武器袭击,往往要在轮式车辆的重要部位加装附加装甲。“半人马座”轮式战车也不例外,其炮塔上和车体后部都加装了附加装甲。可以说是强者更强 。

“公羊”伴侣

要说“半人马座”装甲侦察车的来历,还得从“公羊”主战坦克谈起。

1984年初,意大利陆军放弃了原定购买德国“豹”2主战坦克的计划,决定自行研制主战坦克;1987年,自行研制的主战坦克正式定名为C-1“公羊”主战坦克。与它配套研制的还有三种装甲车辆:“半人马座”、“标枪”和“美洲狮”,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本文所要介绍的B-1“半人马座”装甲侦察车。连“公羊”主战坦克在内,这四种装甲战车都是由依维柯-奥托-布雷达联合公司研制的。它的前身是依维柯-菲亚特公司。

对“半人马座”战车的战技要求是,良好的战役机动性、较高的公路行驶速度、较大的行程和优良的越野机动性,具有与主战坦克相抗衡的能力。“半人马座”的首辆样车于1987年1月完成,1987年年底,共完成了4辆样车,并开始了行驶试验。1988年又完成了第5至第9辆样车。此外,还制造出一个供打靶用的弹道车体。1989年生产出10辆预生产型车。1990年底开始正式生产,首辆生产型车于1991年完成。所以,“半人马座”称得上是真正20世纪90年代的新型战车。

意大利陆军对“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的订购量为450辆。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后又削减为400辆。意大利陆军订购的“半人马座”战车于1996年交付完成。1999年,西班牙陆军订购了22辆“半人马座”战车,2002年又追加到63辆,用来装备西班牙陆军的轻骑兵团。此外,1999年11月,美国陆军为创建紧急部署部队的“中型旅”而租借了16辆“半人马座”战车用于试验,为期2年。看来,在西方军界“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的口碑还是相当不错的。

由于“半人马座”装甲侦察车有良好的机动性和强大的火力,可以独立遂行侦察和反坦克作战的任务。这一点是一般轮式装甲战车无法相比的。

译名辨析

意大利研制的“公羊”和“半人马座”战车的命名也挺有讲究。由于一般人不懂意大利语,所以,在一开始,国内业界将“公羊”(Ariete)主战坦克和“半人马座”(Centauro)坦克歼击车分别音译为“阿瑞特”和“逊塔洛”,后来才逐渐统一译为“公羊”主战坦克和“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无疑,意译比音译更为合适。但是,这两个译名,还有值得考究的地方。

先说说Ariete。查阅《意汉大词典》可以知道,Ariete有多种解释,包括“公绵羊、(古代兵器中的)攻城槌、撞墙锤、白羊座”等。联想到欧洲中世纪时,攻城槌和撞墙锤在攻城作战中经常使用,而坦克又是进攻性武器,似乎译为“攻城槌”主战坦克最为恰当。不过,以星座来命名武器装备也不乏其例。什么北极星、天狼星、冥王星、室女座、天琴座、半人马座、御夫座、银河等等,在世界各国三军武器中比比皆是。而与C-1坦克相配合的B-1装甲车,便以“半人马座”来命名。况且,一个星座便对应着一个美丽的希腊神话。这样说来,Ariete译为“白羊座”坦克也有一定道理。不过,国内的行家已经习惯于“公羊”这一称呼,只好先入为主,将错就错。

至于Centauro,《意汉大词典》上的解释为“半人马座、摩托车运动员”,一语双关。译为“半人马座”是正确的。附带说一句,半人马座是南天中的重要星座,半人马座中的α星,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一颗恒星,这使得半人马座的名气相当大。而且,在二战期间,英国就有“半人马座”巡洋坦克(“克伦威尔”巡洋坦克的变型车),意大利军队在二战中的3个装甲师中,第一装甲师即命名为“半人马座”装甲师,第二装甲师即命名为“公羊”装甲师。可见,“半人马座”和“公羊”在意大利的“人气”还是相当旺的。

总体布置

“半人马座”装甲侦察车采用8×8底盘,战斗全重为25吨,车长(炮向前)8.555米,车体长7.85米,车宽3.05米,车高(至炮塔顶)2.438米,属于重型轮式战车一类。乘员为4人(车长、炮长、驾驶员和装填手)。

总体结构的特点是,发动机前置,H型传动,三轴独立转向机构。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其右侧为动力-传动装置。驾驶员席通过防护隔板与其他部位隔开,驾驶员座椅的高度可调,有一个向左开启的舱门和3具观察用的潜望镜,中间的一具可换为被动式夜视仪。由于动力传动装置前置,炮塔的位置相对靠后。车长在火炮的左侧,炮长在火炮的右侧,装填手位于炮长的后面。车长和装填手各有一个舱门,炮长从装填手舱门出入。车体底部有一个安全门。此外,车体后部还有一个向右开启的后门。

炮塔扁平而狭长,有炮塔吊篮,炮塔内的乘员在吊篮里和炮塔一起旋转。

结构特点

武器系统 “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的主要武器是1门52倍口径的105毫米线膛炮,由奥托-布雷达公司研制。这是一种低后坐力105炮,和大名鼎鼎的英国L7型105毫米线膛炮相比,降低了弹丸的炮口初速和火炮的后坐力,但其穿甲威力则相差无几。火炮身管采用自紧工艺,有火炮稳定器、炮膛抽烟装置、热护套,炮口处有缝隙式炮口制退器。火炮的闭锁装置为半自动立式炮闩。这种火炮的最大特点是它的低后坐力,最大后坐力仅为14吨力(约137千牛),而一般的105炮的后坐力则为30吨力(约294千牛)。降低火炮的后坐力,是“小车扛大炮”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里采用的措施是增大后坐距离。一般的105炮的后坐距离为300毫米。如能将后坐距离增大为925毫米,则后坐力可降低到11吨力。考虑到“半人马座”装甲车比一般的轻型战车要稍重些,因此,只将后坐距离增大到750毫米。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大幅度降低了后坐力,又不致使炮塔过于狭长。火炮的高低射界为-6~+15度,方向射界360度。火炮和炮塔的操纵装置为电液式,必要时可以手动操纵。

这种火炮可以发射所有北约标准的105毫米炮弹,但以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一般的脱壳穿甲弹为主。发射脱壳穿甲弹时,可在1千米的射击距离上击穿3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在3千米的射击距离上击穿120毫米厚的钢装甲;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可在1千米的射击距离上击穿450毫米厚的钢装甲,在2千米的射击距离上击穿400毫米厚的钢装甲。这样的穿甲威力,用来对付战后的第二代坦克则绰绰有余,用来对付当代最新的主战坦克则显得威力不足。炮弹的弹药基数为40发,其中的14发布置在炮塔内,26发布置在车体内。从弹种上不难看出,“半人马座”是以侦察中的反坦克作战为主的。这也是多称它为“坦克歼击车”的道理。

辅助武器为2挺7.62毫米机枪,1挺为并列机枪,1挺为安装在炮塔顶的高射机枪。机枪弹的弹药基数为4千发(一说1 400发)。

火控系统为伽利略公司研制的TURMS型火控系统。这是一种稳像式火控系统,和“公羊”主战坦克上的火控系统是一个牌子的,系统包括: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炮长三合一瞄准镜、车长稳定式周视瞄准镜、热像仪、激光测距仪、各种传感器(气象传感器、车体姿势传感器、炮膛磨损量传感器)等,具有夜间射击和行进间射击的能力。单就火控系统的性能来讲,超过“豹”2坦克和M1坦克的水平,可见身手不凡。从搜索目标到击发的一系列动作,车长和炮长共享,而车长有优先权。

推进系统“半人马座”装甲侦察车的推进系统也很有特点。动力装置为依维柯-菲亚特公司制造的MTCA V6型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缸径为145毫米,冲程130毫米,气缸排量为12.88升,最大功率520马力,最大扭矩190千克力·米

与发动机匹配的是德国ZF公司的5HP1500型全自动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

在传动系统中,H型传动装置是“半人马座”的一大特色。发动机的动力可以通过两根传动轴传递给各车轮,提高了机动性,可实现8×6×4和8×8×6两种驱动方式。注意!这里面第1个数(8)为所有车轮数,第2个数(6或8)为驱动轮数,第3个数(4或6)为转向轮数。8×6×4驱动方式用于良好路面,高速行驶;8×8×6驱动方式用于困难路面,低速行驶。这里要特别说一说第3项的转向轮数。一般良好的路面,只要用方向盘转动一个角度,带动前4个车轮转过一个角度,便可以实现缓转向;在困难路面或急弯路面上转向时,可以大角度转动方向盘,这样,最后一对车轮(即第4轴)将向相反方向转动一个角度,从而可以实现大角度、急弯转向。“半人马座”装甲车的最小转向半径为8.2米,对于8×8的轮式装甲车来说,这是很小的数值了。不过,第4轴参与转向,只有车速低于20千米/小时的情况下才可以实施;超过20千米/小时的车速时,第4轴被闭锁不能参与转向。转向装置有液压助力装置,所以,虽然是28吨的“大家伙”(加附加装甲时),转动方向盘也挺轻松。

悬挂装置为液气式悬挂装置,行驶平稳舒适。轮胎的规格为14.00×20,为泄气保用型防弹轮胎,即使是轮胎被打穿,也能降低速度继续行驶。此外,还有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驾驶员可以根据路面情况来调节轮胎气压,提高通过性。

“半人马座”装甲车的最大速度为10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800千米,远距离的机动性较好。“半人马座”装甲车不具备水上航行能力,最大涉水深度为1.5米。

防护系统 “半人马座”装甲侦察车的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全焊接结构。车体和炮塔的正面防弹性较好,但装甲厚度不详。据称,其四周可以防12.7毫米机枪弹的攻击,正面可以防20毫米机关炮弹的攻击。此外,在炮塔和车体的重要部位可以加装反应式装甲或附加装甲,这样将使战斗全重增加2~3吨。执行维和任务的“半人马座”装甲侦察车,大都加装了附加装甲。

车内有超压式三防系统和灭火抑爆装置,车顶也可安装激光报警装置。炮塔两侧各有4具烟幕弹发射器。

此外,车内还有空调系统。在外界大气温度为-30~+44摄氏度时,乘员可在车内坚持长期工作和战斗。车体前部有绞盘,用于自救或互救。

变型车辆

由于“半人马座”轮式战车采用动力传动装置前置的布置方案,变型能力较强。目前已经研制成功和正在研制的变型车有七八种之多。这里扼要介绍几种变型车辆。

维和型“半人马座”装甲侦察车 供意大利在波黑的维和部队使用。车上安装了被动式装甲附件。此外,分别在炮塔顶部车长舱门和装填手舱门的两侧,各安装了1挺带防盾的7.62毫米顶置机枪。

带近战班组的“半人马座”装甲车在最后交付意大利军队的部分“半人马座”装甲侦察车中,有一部分改装成带近战班组的“半人马座”装甲车,可搭乘4人组成的近战班组,由尾门上下车。它实际上兼有步兵战车的部分功能。改装的内容是,卸下车体后部的2个弹药架,再安装上4个座椅即成。舱内的装甲表面上还加装了防崩落衬层。三防和空调系统也得到强化,以适应乘载员增加的需要。

VBC步兵战车型“半人马座”装甲车去掉“半人马座”原来的炮塔和105炮,换上“标枪”步兵战车的小型炮塔制成,车体也适当加长。主要武器是1门厄利孔公司的25毫米机关炮,携弹200发;另有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还可以装2具“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器,车体两侧和后部各有1个射击孔,车体后部开了一个大尺寸的跳板式尾门,成为典型的轮式步兵战车或装甲输送车。战斗全重为24吨,乘员为3人,载员6~8人。从战斗全重和底盘类型的比较来看,无疑,“半人马座”步兵战车的防护性能要优于“标枪”步兵战车的防护性能。据证实,还有一种装60毫米火炮的步兵战车型“半人马座”装甲车也已研制成功。

此外,还有“半人马座”装甲指挥车、“半人马座”装甲抢救车、装155毫米火炮的“半人马座”自行火炮、“半人马座”三防侦察车、“半人马座”自行迫击炮、装120毫米火炮的“半人马座”装甲侦察车等都正在研制之中。看来“半人马座”家族也是“车丁兴旺”,红红火火。

横向比较

本刊在2003年第6期中,曾刊出《轮式坦克大比拼》一文,让“半人马座”和法国的“沙漠之狮”AMX-10RC轮式装甲侦察车PK一家伙。PK的结果,结论性的意见是,“半人马座”的性能要全面优于AMX-10RC装甲车。

即使是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制的南非“大山猫”105装甲车以及瑞士莫瓦格公司的装105毫米火炮的“食人鱼”轮式装甲车相比,“半人马座”装甲侦察车也不落下风,特别是“半人马座”装甲车上先进的火控系统,更是轮式战车中的“超豪华配置”。

不难看出,“半人马座”装甲侦察车,是一款综合性能相当不错的轮式战车,说它是“轮式坦克之至尊”并不为过。

推荐访问:人马座 坦克 至尊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