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于Moodle的微课程建设模式探究

基于Moodle的微课程建设模式探究

时间:2022-10-27 13:45:0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发展,微课程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一个稳定、安全、成熟的微课程系统成为微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对Moodle的特点及其优势进行分析,将其作为微课程建设的工具,对微课程进行设计的模式研究。

关键词:Moodle;微课程;设计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9-C1

在国内微课程的建设是最近这几年才开始的,大多处于开发建设的初级阶段,已经成熟的实践案例也比较少。并且大多是作为教学的一个辅助,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者自主观看。而有针对性的学科性的教学研讨比较少,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大多是像VOD一样,缺乏相应的交流、反馈和过程性评价,教学服务支持环节比较弱。所以选择一种能满足微课程设计、资源建设、能够进行协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通用的微课程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的微课程平台比较多,像Sakai、BlackBoard、Moodle等比较具有代表性,其中Blackboard是闭源的,它具有强大的功能,也有比较完善的学习服务、使用服务,但是费用相当昂贵。Sakai和Moodle等一些开源的微课程平台,虽然没有很好的服务,但是它们是免费的并且是比较成熟的,只要用心研究和设计是可以满足普通高校的微课程要求的。和Sakai相比Moodle是功能比较完善,并且安装和使用都比较方便快捷,具体的优势如下:

Moodle可以分为三个模块:网站管理模块、课程管理模块和学习者模块[1]。网站管理模块可以将多门微课程以列表或者缩略图和课程的基本工具集中呈现在页面中,不同角色进入网站以后的权限不同,超级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他可以对网站的页面风格、呈现的模块和位置等网站所有的功能进行管理。课程管理主要进行添加和删除课程并对课程进行分类管理,主要是课程管理员也就课程教师对课程进行管理。学习模块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主要环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习工具。

1 基于Moodle的微课程建设模式

经过对比较成熟的微课程的设计、应用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吸取已有模式的精华,综合考虑Moodle的现有功能和优势设计出了基于Moodle的微课程建设的模型如图1所示。

基于Moodle的微课程建设模式分为两大层,内层为某一门微课具体的学习内容的构成,主要包括学习资源和内容的创建和维护。外层是Moodle平台为微课程学习提供的各种支持工具。在基于Moodle的微课程建设模式中,包括课程专家、课程教师、辅导教师和学生等多种角色,课程教师在微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可以随时切换到学生角色中进行查看建设情况和进行学习体验,课程专家和课程教师都可以充当教师的角色,所不同的是,课程专家可以对课程教师在进行微课程建设过程中做顾问和指导。辅导教师是针对某个学校、班级或者特别的学习群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安排的,他可以对团体学生进行辅导,也可以这对某一个对象或者小组进行辅导,除此之外此角色还具有学生的一切权限。基于Moodle的微课程平台提供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课程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对象确定整个课程或者是某个章节的所采取的学习方式。

里面这一层是通过Moodle平台对课程进行建设和设计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六个基本阶段:微课程的基本概况、微课程内容体系、微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其资料采集和微课程的整体封装六个阶段。其中微课程的基本概况主要包括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学习的基本技能和一些基本的操作指导;微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设计阶段主要包含微课程内容的选择、知识点的详细划分和设计、以及系统微课程只是体系的设计、微教学案例设计、微教学方式的确定与设计;教学过程、资料采集和教学材料加工阶段主要包括微课程的视频录制处理、文字、图片等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微课程的整体封装阶段,主要将上面五个阶段通过Moodle的工具进行整体封装,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点或者完整的课程,并且可以通过应用以后的反馈进行修改以后重新封装。整个模式的外层主要是Moodle平台本身提供的各种学习支持工具。外层即Moodle平台提供的各种支持工具,这些工具都是为了支持微课程建设及其教学的进行,这些工具的存在丰富了微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式,使微课程的设计更加人性化,更加接近学生的心理。下面对Moodle提供的在微课程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工具进行介绍:

1.1 个人空间

只所以采用Moodle作为微课程设计的平台,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平台进行学习时简单易用,并且有丰富的形式,并且教师进行备课和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多便利的工具。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课程专家、课程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上传与自己学习相关的资源来,来构建自己的教学或者学习空间,支持的资源类型非常丰富,有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声音、文本和外部的URL链接。

1.2 协作交流工具

Moodle作为微课程建设的工具,提供了多种协作交流的工具,有不同分类的论坛,针对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学习者在论坛中提出的一些疑难很快就会得到解决,或者针对一个特定的话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这与BBS论坛等交流工具相类似的。对于教师或者管理者而言,在创建自己微课程网站时,Moodle随时有专用术语的解释与引导,可以使教师对于课程的安排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无论哪个论坛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还要求老师能够对学生的问题及时地给与指导和提出建议。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虚拟学习环境的创设是微课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的问题,如何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交互性强的网上学习环境,使学生得到高质量的远程学习,始终是远程教育实践者和管理者不断深入的问题,仅有理论指导是不够的,迫切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持。同时,人们已经注意到,目前在中国各省市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亟需可供一线教师操作的具体的方法和策略,能够实施具体日常微课程教学活动的平台和环境,Moodle这个课程管理和学生学习环境管理平台,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

以上工具是给学生与课程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构建了虚拟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在虚拟环境中通过工具进行协作、交流和探究学习,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习者的状况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1.3 教学评价

评价在微课程设计建设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Moodle平台提供的评价工具详细记录了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例如学生登录的次数和最后一次登录的时间,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进度,以及作业上交和完成的情况,测验的结果等,这些数据不但学生自己可以看到,作为课程教师也可以查看本门微课程的所有的学生的教学评价情况。这些重要的数据也将成为教师对教学进行调整的主要依据,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度来及时提醒学生要积极的加强学习。

1.4 教学反思

Moodle提供了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反思工具,学生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提高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经过教学反思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Moodle中的博客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的很好的反思工具,教师可以通过他来写一些心得、经验;学生可以将自己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为其他同学提供参考,对整个微课程的学习效果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1.5 管理微课程网站

Moodle提供了丰富的在整个微课程的系统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角色管理、课程资源管理、学习支持工具与相应的功能模块扩展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已经安装好的Moodle平台,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对系统和模块的一些参数配置进行调整,以满足用户的要求和平台的运行最优化。Moodle还提供了丰富的报表,对于管理员和教师都可以通过报表了解微课程的运行状况,学生学习活动的状况的统计、网络安全的提醒等等。

2 Moodle的安装与配置简单介绍

Moodle平台釆用三层B/S架构,既是网络服务端(apache)、php脚本语言和mysql的数据库,并且使用ajax技术来表现页面的布局,界面精美,使用灵活,扩展性强,下面对一些关键的配置作一下简单的说明。

2.1 Moodle安装环境配置

检查要配置的机器上有没有安装可能会冲突的软件,如果有的话要禁用或者删除,然后进行安装PHP并进行相应的配置,重点修改php.ini中的扩展和配置。安装mysql,重点对my.ini进行配置,测试apache和mysql是否安装成功。

2.2 Moodle安装

将下载好的Moodle的最新版本复制到网站目录下,通过浏览器找到相应的路径,就会跳出安装界面,在安装的过程中会提示有些扩展是不是符合条件,如果不符合就要修改相应的配置文件。要牢记在安装时设置的数据库、管理员的用户和密码。

3 结束语

微课程、Moocs等已经成为出尽教学改革的有力的教学形式,教学形式的改变需要老师要积极加强,教育技术理论和技术的学习,提高信息素养,以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Moodle作为一个简单易用的微课程建设平台的能有效的为教师设计、创建微课程和教师本身信息素养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叶金霞,王野等.以Moodle和Blog为知识管理平台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巨[J].远程教育杂志,2008(07):36.

作者简介:李长齐,男,河南淮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教育技术;王菡,女,河南西华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

作者单位:保山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经管学院,云南保山 678000

推荐访问:探究 课程建设 模式 Moodle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