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职业技术院校思政课文化价值渗透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

职业技术院校思政课文化价值渗透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

时间:2022-10-26 19:10:10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本文在解读文化、文化价值及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渗透等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职业技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价值渗透与学生素质发展问题,认为思政课应深入挖掘本课程文化价值资源与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在衔接点,树立价值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拓展课堂教学,以期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文化价值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价值渗透;学生素质发展;衔接点;途径



思政课是职业技术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这个渠道的通常与否、收效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解决此问题最核心的环节就是培养出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则和思想道德规范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问题的需求,以及思政课本身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价值资源,思政课教师应在深入理解思政课文化价值渗透作用基础上,努力找寻思政课文化价值资源与学生素质发展要求内容的衔接点,并始终做好文化价值的渗透,这是当前改进思政课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素质的必然选择。

一、对职业技术院校思政课文化价值渗透的概念解读

关于职业技术院校思政课文化价值渗透这个概念有四个层次,依次为文化价值、思政课文化价值、思政课文化价值渗透、职业技术院校思政课文化价值渗透。因此,对此概念的解读需要从一般的“文化价值”讲起,之后再谈到特殊的思政课文化价值乃至其它概念。

想搞清楚文化价值,先要厘清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价值。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我们这里说的文化是狭义文化,《辞海》解释文化史“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生活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从深层次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化”,“人化”的过程也就是人发展的过程,是人向完善的人方面发展的过程。价值是价值论研究的范畴,关于“价值”的概念,目前各类学者从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维度都给出了相应的不同解释,见仁见智、说法不一。在此,我们借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概念,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结合以上文化与价值的概念,文化价值就是指文化中的客观事物或某种活动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一定主体文化需要的属性。

思政课文化价值是文化价值的一个具体领域,其价值主体是广大的在校大学生,价值客体是思政课本身,从思政课本身的内容及其功能来看,它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意味,又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意味,思政课教师要注重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价值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渗透原意指不同的物体交融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将渗透概念应用于思政课文化价值,进而组合成新的思政课文化价值渗透的概念,指在思政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政治观念的同时,更要注重运用思政课丰富的文化资源,使其不断渗透至学生价值观念和发展需求的各个层次和领域,呈现出思政课的教学和过程能够满足学生文化需要的特征。

在职业技术院校开设的思政课与普通高校开设的思政课不同,在职业技术院校一般只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两门思政课,而在普通高校,除开设以上两门思政课外,还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共有四门思政课。这个事实决定了在职业技术院校,思政课教师要重点深入挖掘思修和概论中的文化资源以满足学生的文化需要。原理和纲要不作为必修课程,但可将其内容从不同角度运用到思修和概论的教学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明确了对思政课教学这一文化实践活动而言,它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着各自特定文化发展需要的大学生,他们构成了文化价值的主体;另一方面是作为价值客体的思政课本身有着满足教育对象即价值主体文化需要的功能。从思政课本身的功能来看,它是用社会主导的文化理念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价值客体的思政课必须将自身置于文化系统中,在重视文化传播、文化熏陶基础上,高度重视文化渗透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则和思想道德规范为学生接受和内化,最终在满足学生主体需要基础上,达到引导学生思想,塑造学生品德的目的。

二、职业技术院校思政课的文化价值渗透与学生素质发展的衔接点分析

提高学生素质是当代大学生教育的终极目的,它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操作教育,而是一种具有开发性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和人的整体发展水准教育,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教育。它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高素质人才。那在思政课中蕴含的哪些文化价值资源是能够满足学生主体需要,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此外,思政课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资源与学生素质发展的具体衔接点又是什么?下面将进行具体分析。

1、找寻思修课的文化价值渗透与学生素质发展的衔接点

思修课属于人文课程又不同于一般的人文课程,它是适应大学生的成长需要而设置的,它针对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了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和关心的一些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实际问题,主要有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修养、法制意识等主题。本课程设置的目标就是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

由上可见,思修课教学内容本身与学生素质发展中所要求的内容直接和间接相关,直接相关的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间接相关的如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特指注重培养学生内心的精神家园,帮助学生建构一个意义世界、精神世界,让学生学会辨别是非、好坏、美丑、善恶,并明白生命的神圣与宝贵、人生的追求目标和价值判断标准等等,以此使得大学生更加符合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标准,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此外,教师要注重教学中自身情怀高低对学生真善美追求的影响。教育的本身是追求真善美,是一种融合传道授业解惑的道德情感教育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讲授理论知识之外,更应从学生的生存发展的关怀出发,注重于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审美的培育,使学生在求“真”、向“善”的追求中不断靠近并达到“美”的目标,而“美”不仅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点。

2、找寻概论课的文化价值渗透与学生素质发展的衔接点

概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和主体,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其内容直接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核心内容。固然,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但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强化政治理论的教育,必然不适合当前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思想实际,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为此,概论课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需要出发,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注重运用历史、典故、哲理、生活事例等内容,从深度上挖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使他们真懂真信,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此外,教师还应适度拓展教学内容的外延,及时将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纳入教学,并运用相关理论加以阐释,这对学生日后走向社会并秉承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重要引领作用,而这无疑会提高学生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

三、职业技术院校思政课文化价值渗透的具体途径分析

基于职业技术院校思政课文化价值渗透的现状和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职业技术院校思政课文化价值渗透的具体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

1、把握学生价值观现状,树立价值教育理念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价值观总体上是积极、进取、乐观的,但学生们的价值观更多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过渡,且从理想化向现实化转化,更加注重自我和现实,功利倾向明显,且思想和行为存在一定的矛盾,价值观总体呈现矛盾性、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对此,思政课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注重知识讲授的做法,将改变和解决学生在价值观层次的现状和问题作为教学设计的前提,把“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从社会客观需要和学生主观需要出发,合理选择价值教育资源,设计教学内容,将价值教育理念贯穿至教学过程的始终,并以此作为研究专业教学内容的发展趋向。从考核上讲,学院要把教师能否成功进行文化价值教育作为衡量思政课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2、善于运用衔接点,进行文化价值渗透体系教育

思政课教师在深入攫取出本课程中文化价值教育资源与学生素质教育的衔接点之后,更要善于将其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过程中完成对学生文化价值渗透体系的教育。文化价值渗透体系包括文化价值目标、手段、评价等的渗透,涉及“人为什么活着”、“人该怎样活着”、“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等一系列问题。要达到此目的,需要思政课教师善于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综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将学生成人需要的思想、道德、思维、交往、身心等内容融合至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使得本课程文化资源在满足学生主体需要实现文化价值渗透的基础上,既完成课程的教学目的,又完成学生的成人目标。

3、拓展思政课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促进学生素质提高

建立“三个课堂”联动机制。第一课堂指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指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之外的各种校内活动。第三课堂指人才培养方案之内或之外的社会调查、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服务社会等各类活动。对思政课而言,要想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单纯靠课堂理论教学是不能完成的,还要依赖于第一课堂之外的第二、三课堂。在第二课堂方面,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社团、文化艺术节、思政专题网站等各类校园文化和实践活动中,保证与学生的密切联系,做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常化、人性化和网络化;在第三课堂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善于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多角度渗透。这样,通过第一、二、三课堂的联动机制的构建和运行,对提高学生包括思想观念、学习观念、交往合作意识、意志品质和思维方式等在内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在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资源,思政课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思政课文化价值资源与学生素质发展的衔接点,并将其持久地渗透至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之中,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和渠道,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推荐访问:课文 职业技术 渗透 素质 院校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