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县级小学品德学科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

县级小学品德学科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

时间:2022-10-26 16:55:10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送研调查发现,县级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缺乏专任教师,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专业素养堪忧;课堂教学存在教材理解不到位、目标意识不强等问题。为此,要以专任教师为主,配齐品德课教师;结合县域实际,拓展培训教研形式,帮助教师形成课程意识,促进品德课程校本化实施。

关 键 词 小学品德学科;县级学校;学科建设;课程意识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2-0065-03

2015年10月8日至11日,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专家团队赴怀化市芷江县开展精准扶贫、深度送教送研活动。品德与生活(社会)(以下简称“品德”)专家团队深入课堂听课,与老师们面对面“零距离”评课议课,发放学生、教师调查问卷,现场随机访谈等,重点了解各学校品德学科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与课程实施情况,对品德学科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其他县级品德学科建设提供借鉴。

一、教师队伍建设不容乐观

本次活动发放教师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学生问卷130份,每校抽取3—6年级各10名学生,其他问卷随堂听课时随机发放,回收有效问卷124份。问卷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县级品德学科教师队伍呈现出如下现状:

1.专任教师匮乏,兼职教师队伍状况不容乐观调查结果显示,芷江县品德教师队伍以兼职教师为主,专任教师仅占2.2%,且兼职教师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见图1)。

除班主任外,品德课教师还由学校行政人员兼任,由于行政人员外出参加会议、活动较多,品德课经常被挪作他用;由其他主课老师兼任品德课时,因为其主要精力在学科教学,没有时间、也不愿花更多时间、精力钻研品德课堂教学,还经常占用品德课;此外,品德课教学还被作为“搭头课”,由即将离退休的教师或中学转岗教师等兼任,他们对小学品德课教学基本未入门,学科专业素养低,无法胜任品德课教学。

2.教师队伍不稳定,专业素养亟待提升

在问及教师明年是否会担任品德学科教师工作时,65%的老师表示不确定,4%的教师明确表示明年不再担任品德学科的教学工作;参加过本学科业务培训的教师仅占16.5%,还有83.5%的教师未参加过本学科任何形式的培训就直接上岗。这说明在品德课教师设置上,多数学校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直接造成学科教师队伍不稳定。而且教师专业素养堪忧,许多教师缺乏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对课程基本性质、特征及目标等缺乏基本了解,更不用说内化运用于教学。这直接导致教师只能“凭感觉” 教学,品德教学问题颇多。

二、课堂教学问题突出

通过现场听课、问卷调查、互动交流,专家组深入了解了芷江县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现状,发现存在如下普遍性问题:

1.教材理解不到位

新编品德教材图文结合,形式活泼,所提供的范例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同时也给教师使用教材带来了难度。对于兼职教师而言,品德教学并非他们的“主业”,老师们对教材的解读并不重视,对教材理解不透,把握不准。主要存在三种状况:对教材承载的教学目标理解不清晰;对编者意图理解不清晰;对教材结构体系把握不清晰。因此,教学设计往往存在较大偏差,目标定位不准,不会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混乱。

2.目标意识不强

无论是对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还是课堂教学目标,大多数老师缺乏全面把握,对三者的联系与区别也缺乏必要的思考与理解。这直接导致教学中课堂结构逻辑不清、为活动而活动、教师评价语言指向不明、缺乏与生活的联系等问题。在送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执教老师为这次活动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但依然普遍存在为活动而活动,心中无目标的情况,教师对活动要达成的目标缺乏清晰的思考,无法捕捉课堂生成,师生一起跟着教案走过场。

3.教学活动未落实

品德课程强调在活动中体验,与生活链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要,寻找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连接点,设计体验活动。教材中也设计了一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但调查结果显示,活动落实情况并不理想,教师反映60%的教学活动较少落实,30%多的活动从未落实。学生问卷结果显示,76%选择“品德课老师偶尔带我们走出学校开展参观、调查、访问的活动”;24%选择“老师从不带我们走出学校开展参观等活动”;选择“教师经常性带领我们走出学校,开展活动”的学生数为0。对于“品德与社会老师在课堂上是否开展游戏、辩论、表演等活动”,41%的学生选择“偶尔”。

这直接反映了品德课堂教学仍普遍存在“关起门来教道德知识”“看图讲述,照本宣科”的现象,教学方式大多以讲授、谈话为主。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老师的讲授变成了“电灌”,即课堂中大量时间播放图片、视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思考的时间被挤占,学习方式没有明显转变。教师对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思考不够,学生主体性凸显不足。

4.教学资源匮乏

通过问卷中教学资源的配备情况统计(见图2)和教师座谈,我们发现品德课教学资源依然匮乏。

问卷显示,10%的教师仅有教科书。课程标准、教师用书等教学资源的匮乏也直接导致教师对品德课程性质、目标等把握不准,老师们教学大多只能凭“直觉”,产生的困惑苦于找不到“答案”。因此,老师们希望学校能有更多的配套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师用书、配套课件及优秀课例等。

三、改进建议

针对本次深度送教送研发现的问题,我们对县级品德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及品德课堂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1.以专任教师为主,配齐品德课教师

各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可能安排专任教师,学校应安排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相关专业知识和较强教学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品德课教学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按照班级数额和课时要求配备专职教师,努力构建比较稳定的教研员和教师队伍。考虑到本课程在操行和能力培养方面的综合性、整体性特点,任课教师以一人担任一个完整的学段为佳,不宜频繁调动;要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避免作为搭头课安排教学任务。

条件不具备的农村学校,建议低、中年级可由班主任兼任品德课教师,因为班主任熟悉学生的生活环境、个性特点,有利于开展教学,也利于品德教学与班级德育的结合。鉴于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内容中增加了社会常识,对教师学科素养要求更高,学校应尽量安排专职教师。

2.拓展培训教研形式,提升教师课程意识

作为教育领域的一种意识形态的“课程哲学”,课程意识影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课程意识对于教师的现实意义在于,无论是备课、上课、评课,还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都要问一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结果和实效?从芷江县品德课教师的实际状况看,关键在于扎扎实实地研讨课程标准,并且在备课、评课与反思时反复“回到课程标准”,才能真正帮助教师形成课程意识。

因此,建议品德课教师培训与教研要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一方面,以新课程理念引领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立足县级学校实际,创新培训方式,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如落实和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开展小范围的问题研讨等,让每一个教师都深度参与培训和教研活动;教研部门可组织开展高质量的城乡交流、送教下乡等,以交流促进专业发展,帮助教师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加强案例研讨,实现研训一体。可针对课例,引领教师学会读教材、用教材,改进教学设计,落实教学活动;还可开展各种教学竞赛,以赛促训,以赛促研。

同时,加大品德课教师培训力度,真正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要将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和农村教师全员培训结合起来,落实正在进行的“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教师远程培训,精心设计培训方案,改进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农村实际。切实提高培训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3.因地制宜,促进课程校本化实施

农村广袤的生活世界蕴涵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应当引领教师因地制宜,用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激活品德课堂,促进品德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在本次送研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具有一定的生活意识。如《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一课的执教者将孩子们熟悉的校园生活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寻找校园里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为其设置安全警示语;《家乡的山和水》的执教者将芷江的风景名胜——鼓楼、风雨桥、三道坑等作为课程资源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就在熟悉的生活中,从而积极主动地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更加热爱家乡。

各县都拥有许多独特的人文风情、历史传承,如芷江是“魅力侗乡,和平之城”,这些独特的资源都可走进品德课堂,不仅有利于提高品德课堂的实效性,也有利于品德课程校本化实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农村学校的孩子也有一些特殊的成长问题和需要,相应地也会有一些特殊的资源。如麻缨塘小学有许多留守儿童集中住校,青少年活动中心就建设在校园里,有许多场地和物质支持……链接学生生活,将这些独特性作为品德课特有的资源,将这些特殊的需求作为品德教学目标,这样的品德课堂必将指向孩子的成长。

此外,县级教育部门应积极建设名师工作室,发挥名优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创设相互支持和相互协作的学习环境,以打造品德学科专业团队、创建品德学科教育的特色和品牌,努力让工作室成为名师展示的舞台、骨干培养的基地、教学示范的窗口、科研兴教的引擎。建议依托县城龙头学校或中心校开展片域性教研,以点带面,打造品德优势学科,以此带动周边学校品德师资的发展和品德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单位: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德市武陵区工农小学

湖南常德  415006)

责任编辑  毛伟娜

推荐访问:学科建设 品德 县级 现状分析 建议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