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硫酸化学教案7篇【完整版】

2023年硫酸化学教案7篇【完整版】

时间:2023-08-06 10:30:10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硫酸化学教案第1篇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的第二部分《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本节知识用时一课时。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上普通班的学生。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硫酸化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硫酸化学教案7篇

硫酸化学教案 第1篇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的第二部分《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本节知识用时一课时。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上普通班的学生。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硫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教版将它放在了经过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不少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于氮和硫的氧化物的污染问题也留有深刻印象。初中学生认识到硝酸是一种强酸,已从物质分类角度了解了酸的`通性。对于氢前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规律非常熟悉。这为研究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知识支持。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特性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硫酸及硝酸的强氧化性,进而引出不同价态的氮元素之间的转化,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深化和完善。不仅巩固《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等概念,也为《化学必修2》形成元素概念和元素周期律提供感性材料。体现了新教材对知识的“螺旋上升”的编排特色。

教学重点:

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浓硫酸与硝酸的物理性质,在这儿只需让学生在课前复习即可。

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稀硫酸,但是本节所介绍的浓硫酸的一些性质与稀硫酸还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6价的硫元素上,可与铜,碳单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而稀硫酸的氧化性表现在氢离子上,与活泼的金属反应放出氢气。因此,在此应慢慢引导学生加以理解并予以区别。

高一学生,在学这节时已经具备了一些鉴别物质的能力,所以对于浓硫酸与碳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鉴别产物。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其实验能力。

对于硝酸在这节要讲的氧化性,学生是陌生的。做好相关实验以及与硫酸的对比学习,还有浓稀硝酸的对比学习是突破的重点。

二、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稀硫酸的性质,探究硫酸及硝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对金属与酸的反应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2、知道硫酸及硝酸的工业用途,形成氮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硫酸与硝酸性质的对比学习,学到类比学习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历程,学习从现象到本质的推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同浓度酸的反应,让学生形成“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3、通过硝酸的用途和学以致用,关注化学的运用及科技的发展,建立对化学的认同感。

2、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法、讨论法、讲授法、实验法指导教学。

3、教学过程。

硫酸化学教案 第2篇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

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3.教学用具

烧杯、烧瓶、铁架台、滴管、导管、玻璃棒、试管、酒精灯、酚酞试液、棉花、试管夹、NH3、HCl、NH4Cl、Ca(OH)2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新闻导课]

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问题]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板书]二、氨

1、NH3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实验4-9]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讲解]: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分析]H2O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NH3

[板书]NH3+H2ONH3·H2O+NH3↑+H2O-NH4+OH

[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离子。

[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板书]化学方程式:NH3+HCl=NH4Cl

NH3也可与其它酸反应,例: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

[讲解]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于O2、NO、NO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3)NH3与O2的反应:4NH3+5O24NO+6H2O

[演示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

[板书]3、NH3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铵盐和碱加热的方法来制取NH3。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
收集:排空气法。

[板书]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
收集:排空气法。

[提问]:

1能否浓硫酸干燥NH3?

2能否使用NH4HCO3、NH4NO3、NH4Cl?为什么?

3使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有什么优点?

[过渡]氨与酸反应形成氨盐,我们下面分析氨盐的性质。

[板书]4、氨盐

[讲述]铵盐是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铵盐都是晶体,能溶于水。+

主要化学性质:

[板书](1)铵盐受热易分解:

[实验]加热NH4Cl观察现象,是否时升华?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4ClNH4HCO3NH3↑+HCl↑、

NH3+HCl=NH4ClNH3↑+H2O+CO2↑

Na2SO4+2NH3↑[讲解]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例:(NH4)2SO4+2NaOH+2H2O

[板书](2)铵盐与碱的反应:(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强调]这个性质是一切铵盐的共同性质,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NH4的存在。

[注意事项]:实验条件:浓溶液或固体,加热。

较稀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先浓缩,后检验。

[板书]5.NH3的用途:

[讲述]可用于氮肥工业及其它化工产业上(如:制纯碱),制冷剂。

[思考交流]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点击高考试题]

1下面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A.豆科植物根瘤菌B.用烧碱溶液吸收NO2

C.合成氨车间D.闪电

解析:选C。豆科植物根瘤菌、闪电均能将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化合态,该过程属于自然固氮,A、D错误;
烧碱溶液吸收NO2不属于氮的固定,B项错误;
合成氨反应为N2+3H22NH3,属于人工固氮,C正确。

2.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A.易溶于水B.与苛性钠共热产生NH3

C.都是晶体D.受热分解都产生NH3

解析:选D。铵盐都是晶体,均易溶于水,与NaOH共热都能发生NH4++OH-NH3↑+H2O而产生NH3;
部分氧化性酸对应的铵盐受热分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产生NH3。如NH4NO3。

3.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A.NH4Cl与浓H2SO4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B.N2+3H2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

解析:选C。A选项中的两种物质反应不生成氨气,B选项在一般的实验室中是不能实现的,C选项利用了浓氨水的挥发性,同时可选用碱石灰干燥,D选项中的P2O5是不可以干燥氨气的。

硫酸化学教案 第3篇

[解答上节课课后思考题]

组装一套实验装置,验证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

[师]上节课我们的课后思考题中,发生的反应是什么?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板书]2H2SO4(浓)+C CO2↑+SO2↑+2H2O

[问]根据该反应的反应物特点及反应条件,我们应选用哪种反应装置?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已学过的气体发生装置中选取]

[生]因是固、液反应且需加热,故应选用实验室制氯气的发生装置。

[问]炭与浓硫酸反应的三种产物应分别用什么试剂一一鉴出?

[生]检验CO2用澄清石灰水,检验SO2用品红溶液,检验H2O用无水硫酸铜。

[问题探究]现三种物质是混合在一起的,要把它们一一检出,就存在先检出什么,后检出什么的问题。那么,应先检出哪一种物质?为什么?

[生甲]应先检出水蒸气。因为不先检出水蒸气,在检验其他气体时会从溶液中带出水。

[生乙]用石灰水检验CO2时,因SO2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在检验CO2前必须除尽SO2气体。

[问]采取什么措施先除尽SO2气体呢?

[引导]请大家根据SO2的有关性质进行分析、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

用溴水或KMnO4溶液来除去SO2,它们可把SO2氧化为H2SO4而留在溶液中。

[问]SO2为酸性氧化物,我们在除SO2气体时,常采用碱液吸收的办法,为什么此处不用呢?

[生]因为CO2也为酸性氧化物,也能被碱液吸收,若用碱液吸收SO2,CO2将同时被吸收,而无法检出CO2。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我们可设计以下装置来达到实验目的。

[投影]

[问题探究]

盛品红溶液的装置为什么要用两次。

[生]C装置中的品红溶液是检验有无SO2产生,E装置中的品红溶液是用来验证气体产物中的SO2是否被除尽,以防对下一步检验CO2造成干扰。

[问]实验中哪些现象分别证明产物中有水、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生]无水硫酸铜的颜色由白变蓝,C装置中的品红溶液褪色,E装置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最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别证明有水、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师]很好。以上装置图中的E装置是我们在设计该实验时最易忽略的。它提醒我们在解答综合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思维的严密性,即问题从局部出发进行思考时,最后一定要回归到整体中去再认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问]上述木炭与浓硫酸的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生]强氧化性!

[师]浓硫酸除了强氧化性外,还有吸水性、脱水性等特性。它与稀硫酸的性质相差很大,稀硫酸主要表现出酸的通性。

[问]我们研究硫酸性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生]使其为人类更好的服务。

[师]那么,硫酸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有哪些应用呢?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硫酸的用途。

[板书]第三节 硫酸(第二课时)

(一)硫酸的用途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P131图6—9,总结硫酸的用途。

[投影]硫酸用途的树状图

[师]物质的用途取决于物质的性质,以上硫酸的用途主要与硫酸的哪些性质有关?

请大家讨论,并回答。

[学生活动,回答]

利用硫酸的难挥发性,实验室用它作制取挥发性酸的试剂,如实验室制氯化氢气体;
硫酸是强电解质,其溶液能导电,故可作为蓄电池的电解液;
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可用于酸洗,如铁器除锈,还可用于制H2、化肥等;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实验室常用其作干燥剂。

[师生共同归纳,教师板书]

难挥发性 制易挥发的酸

强电解质 蓄电池

酸 性 酸洗、化肥

吸水性 干燥剂

强氧化性 制炸药

[师]我们此处列举的仅是硫酸用途中的一部分。事实上,硫酸的用途要广泛得多。由于硫酸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化工基本原料之一,故素有“化学工业之母”之称。

[过渡]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溶于水时,都会电离产生硫酸根离子,那么如何检验硫酸根离子是否存在呢?

[板书]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师]请大家回忆初中知识,回答应该怎样检验SO ?

[生]用BaCl2或Ba(NO3)2试剂检验,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问]该白色沉淀是什么?你知道它有哪些性质吗?

[生]白色沉淀是BaSO4,其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

[师]下面,我们按组来做课本实验6—6,请大家注意各试管中现象的异同。

[学生实验](按小组进行)

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取少量硫酸和硫酸钠溶液,向其中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再加入少量稀盐酸(或稀硝酸),振荡、观察。

[现象]两试管中均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或稀硝酸)后,沉淀不消失。

[学生实验]取少量Na2CO3溶液并滴加少量BaCl2溶液,观察现象,再加入少量稀盐酸(或稀硝酸),振荡、观察。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或稀硝酸)后,沉淀消失,同时产生无色气体。

[问题]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H2SO4+BaCl2====BaSO4↓+2HCl

Na2SO4+BaCl2====BaSO4↓+2NaCl

Na2CO3+BaCl2====BaCO3↓+2NaCl

BaCO3+2HCl====BaCl2+H2O+CO2↑

[提问]向某溶液中加BaCl2,产生白色沉淀,能否证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 ?为什么?

[生]不能证明,因为CO 也能和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问]怎样才能进一步确认被鉴液中有SO 呢?

[生]加硝酸检验,看沉淀是否溶解,若不溶,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SO 。

[师]很好!请大家根据所学知识,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若未知液X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则X中一定含有SO 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不一定。因为若溶液X中含有Ag+,也能出现上述情况。

[师]若仍然是上述试剂,应怎样操作才能确认待测液中是否含有SO ?

[引导学生从所加试剂的顺序上去寻求答案]

[回答]先加盐酸可排除Ag+的干扰。即先向待测液中加盐酸,若无白色沉淀,即说明待测液中不含Ag+,此时再用BaCl2检验即可。

[师]先加盐酸,不但可以排除Ag+的干扰,还可排除CO 、SO 的干扰,因为盐酸可将CO 、SO 转化为气体(CO2、SO2)。

于是,我们得出下面的结论:

[板书并讲解]

试剂:可溶性钡盐和稀盐酸。

方法:先用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讨论:检验SO 时,能否用稀HNO3酸化。

[补充实验]Ⅰ.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Na2SO3溶液,一支先加HNO3,再加BaCl2;
另一支先加BaCl2,再加HNO3。

现象:两支试管中均有白色沉淀。

Ⅱ.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Na2SO3溶液。一支先加HCl,再加BaCl2;
另一支先加BaCl2,再加HCl。

现象:第一支试管中加HCl有气体,再加BaCl2无明显现象;
第二支试管中加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Cl沉淀消失,且有气体生成。

[讲解]实验Ⅰ中沉淀不消失的原因是由于所加HNO3为强氧化性酸,它可以把Na2SO3中的SO 和BaSO3氧化成SO 和BaSO4,从而造成误检。

实验Ⅱ说明检验SO 时,用盐酸可克服SO 的干扰。

因此,在检验SO 时,要注意:

[讲解并板书]

1.加入盐酸酸化以排除CO 、SO 、Ag+等的干扰。

2.不用硝酸酸化,防止SO 被氧化成SO 而造成干扰。

[练习]在某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

A.一定含有SO B.一定含有Ag+

C.一定含有SO D.一定含有Ag+或SO

E.可能含有Ag+或SO 或SO

答案:E

[讨论]

课本P133,如何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Na2SO4、NaNO3、Na2CO3四种溶液?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投影]实验步骤:

1.用四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取四种溶液少许,再分别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

淀者原溶液为Na2SO4和Na2CO3,无明显现象者为NaCl和NaNO3溶液。

2.往产生白色沉淀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或稀硝酸),振荡,沉淀溶解并产生气体者原溶液为Na2CO3,另一种是Na2SO4溶液。

3.用两支洁净试管分别取另两种原溶液,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者原溶液为NaCl,无明显现象者是NaNO3溶液。

[投影]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SO +Ba2+====BaSO4↓

CO +Ba2+====BaCO3↓

BaCO3+2H+====Ba2++H2O+CO2↑

Cl-+Ag+====AgCl↓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硫酸的用途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希望我们对上节课后思考题的分析及本节课对SO 检验的讨论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即在设计化学实验时,一定要‘瞻前顾后’,考虑全局。

[布置作业]

课本P134三、四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硫 酸(第二课时)

一、硫酸的用途

难挥发性酸 制易挥发的酸

强电解质 蓄电池

酸 性 酸洗、化肥

吸水性 干燥剂

强氧化性 制炸药

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试剂:可溶性钡盐和稀盐酸

方法:先用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1.加入盐酸酸化以排除CO 、SO 、Ag+等的干扰。

2.不用硝酸酸化,防止SO 被氧化成SO 而造成干扰。

教学说明

本课时的重点为SO 的检验。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特意在本节课开始讲解了一个有关实验设计的例题。同时,在学习SO 的检验知识时,也是以实验为主,并和本节课的伊始相呼应,以求学生在提高实验设计、分析能力的同时,其思维的严密性与科学性也能得以提高。

硫酸化学教案 第4篇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硫酸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两部分。硫酸是在初中学过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讨论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和硫酸的用途。浓硫酸的特性主要介绍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教学中特别强调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的不同,通过实验对浓硫酸的还原产物进行有效检验。在介绍硫酸的用途时,教给学生读图方法,认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关于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在已有的离子反应、稀硫酸检验及氯离子检验知识为基础,学会硫酸根离子检验的一般原理及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性质;

2.使学生了解硫酸的用途;

3.使学生掌握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性质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浓硫酸的氧化性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述法、比较发现法、例举法

教学用具:实验用品

课型:新课

课时:2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复习稀硫酸的性质,指出具有硫酸的一切通性。引出课题。

新课进行:

第三节硫酸

一、硫酸

比较:纯硫酸、浓硫酸、稀硫酸

发现:纯硫酸中只有硫酸分子,浓硫酸中为水合硫酸分子,稀硫酸中有氢离子及硫酸根离子。(重点学习浓硫酸)

1、纯硫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沸点为338℃,高沸点难挥发性。

说明: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

⑴硫酸的吸水性

三种形式:①与水任意比例混溶,溶于水剧烈放热;
②吸收气体中水蒸气干燥剂,不能干燥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氨气;
③与结晶水合物反应。

【实验】浓硫酸与胆矾反应,由胆矾蓝色变为红色说明吸水性。

⑵硫酸的脱水性——炭化(变黑)

【实验6-3】潮湿的纸屑、棉花、木屑中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

【实验6-4】蔗糖(加几滴水)中加入浓硫酸。

结论:这几种有机物均变黑,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强调:①C12H22O1112C+11H2O;

②吸水性与脱水性的根本区别;

③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沾上皮肤如何处理?

⑶硫酸的强氧化性

说明:稀硫酸与铜、木炭均不反应,与浓硫酸反应不反应呢?

【实验6-5】浓硫酸与铜反应,要求学生注意反应现象,分析反应产物存在的依据。

化学方程式:Cu+2H2SO4=CuSO4+SO2↑+2H2O

强调:硫酸所起的作用(氧化剂与酸的作用)。

叙述:浓硫酸也与木炭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2H2SO4=CO2+2SO2↑+2H2O

强调:钝化现象及有关应用(分别举Al、Fe、Pt、Au,说明不同)。

3、浓硫酸的用途,指导学生读135页图示,说明硫酸的用途。

新课的延伸:

1、足量的铜与50ml18mol/L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反应停止后,被还原的硫酸为

(A)0.45mol(B)o.45~0.9mol(C)0.9mol(D)<0.45mol

2、设计一个实验,检验碳与硫酸反应的气体产物的方法。

教学小结:

浓硫酸具有高沸点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作业:P137二、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新课的准备:

1、回答:浓硫酸的特性:高沸点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比较吸水性与脱水性的不同?

2、浓硫酸与铜反应时,起氧化剂与酸作用的硫酸物质的量比为多少?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多少?

3、浓硫酸与碳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多少?

4、提问:检验Cl-方法。

新课进行:

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设问:硫酸与硫酸盐溶于水时都会产生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可以发生反应,能否利用这个反应来检验硫酸根离子呢?

【实验6-6】要求学生注意比较实验现象?

稀硫酸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三支试管Na2SO4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Na2CO3白色沉淀沉淀溶解

按课本要求,填写表6-2

加入BaCl2溶液、加入盐酸或稀硝酸、稀硫酸

现象:

化学方程式:Na2SO4

现象:

化学方程式:Na2CO3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强调:①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②检验SO42-的方法,可溶性钡盐+稀盐酸或稀硫酸。

化学反应方程式:

H2SO4+BaCl2=BaSO4↓+2HCl

Na2SO4+BaCl2=BaSO4↓+2NaCl

Naa2CO3+BaCl2=BaCO3↓+2NaCl

BaCO3+2HCl=BaCl2+CO2↑+H2O

说明:实验室通常用先酸化再加入可溶性钡盐的方法来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讨论题:如何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Na2SO4、NaNO3与Na2CO3溶液?

介绍选学内容:

硫酸钙CaSO4·2H2O2CaSO4·H2O,石膏绷带、调节水泥凝固时间;

硫酸钡不溶于水、不溶于酸、不被X射线穿透,“钡餐”、白色颜料。

新课的延伸:

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有以下多种选择,哪些是可行的?

①稀硝酸+硝酸钡溶液②稀盐酸+硝酸钡溶液

③稀硝酸+氯化钡溶液④稀盐酸+氯化钡溶液

⑤硝酸钡溶液+稀硝酸⑥氯化钡溶液+稀硝酸

⑦硝酸钡溶液+稀盐酸⑧氯化钡溶液+稀盐酸

教学小结:

①硫酸根离子检验的一般方法;

②硫酸根离子检验的化学原理。

作业:P137一、课堂巩固

三、四作业:

课后小结:

硫酸化学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性质;

2.使学生了解硫酸的用途;

3.使学生掌握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原理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浓硫酸的性质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

浓硫酸的氧化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
在实验室里利用h2so4可制哪些气体?

利用h2so4除了可以制取这些气体外,还能生产出许许多多的化工产品,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硫酸。

【板书】第三节硫酸

一、硫酸

回忆浓硫酸有哪些物理性质。

1、纯硫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沸点为338℃,高沸点难挥发性。

【提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稀硫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从酸的通性出发,举例说明稀硫酸具有什么性质?

讨论

【板书】2、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①酸的通性(强酸)

② h+的弱氧化性。

3、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来干燥不与它起反应的气体。

【板书】①吸水性(干燥剂)

三种形式:a与水任意比例混溶,溶于水剧烈放热;
b吸收气体中水蒸气(作为干燥剂,不能干燥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氨气);
c与结晶水合物反应。

【实验】浓硫酸与胆矾反应,由胆矾蓝色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

结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板书】②脱水性(炭化)

【实验6-3】潮湿的纸屑、棉花、木屑中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

现象:三种物质都发生了变化,生成了黑色的炭。

【实验6-4】在200ml烧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

结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说明:①脱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非稀硫酸的性质,即浓硫酸有脱水性。

②脱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特性,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反应时,浓硫酸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为2:1夺取有机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③可被浓硫酸脱水的物质一般为含氢、氧元素的有机物,其中蔗糖、木屑、纸屑和棉花等物质被子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炭化)。

【板书】③强氧化性

【实验6-5】浓硫酸与铜反应,要求学生注意反应现象,分析反应产物存在的依据。

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强调:硫酸所起的作用(氧化剂与酸的作用)。

叙述:浓硫酸也与木炭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2h2so4=co2+2so2↑+2h2o

讨论:分析上述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动动手:请设计实验证明浓硫酸与炭反应的三种产物。画出实验装置图。

介绍:钝化现象及有关应用(分别举al、fe,说明原因)。

拓展:浓硫酸还可与某些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请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共3页,当前第1页123

h2s + h2so4(浓)=

hbr + h2so4(浓)=

feso4 + h2so4(浓)=

feo + h2so4(浓)

小结:(1)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包括还原性很弱的.银在内的很多物质,都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浓硫酸氧化。硫酸之所以能有如此强的氧化性,一个原因是在高浓度下硫酸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另一个原因是硫酸中含有非金属性较强且又呈最高价态(+6)的硫元素。

(2)浓硫酸在作氧化剂时,主要是+6价硫的原子得电子,被还原为含低价硫元素的物质,一般不会有+1价氢被还原,即一般不会生成氢气。

(3)浓硫酸在作氧化剂时,硫元素被还原的程度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还原产物为so2。

请同学们根据硫酸的性质,归纳出硫酸的主要用途。

4.硫酸的用途

作业:p138三、四

第二课时

复习:浓硫酸有哪些特性?写出硫酸溶液电离的方程式。

引入:h2so4和可溶性硫酸盐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so42-,如何检验呢?

【板书】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实验6-6】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并填表:

加入bacl2溶液

加入盐酸

稀硫酸

现象

化学方程式

na2so4

溶液

现象

化学方程式

na2co3

溶液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原理:h2so4和硫酸盐溶于水时都会产生so42-,可以利用baso4的不溶性来检验so42-的存在。使用试剂是:可溶性钡盐和盐酸(或稀硝酸)。

+hcl溶液

常用方法:

+bacl2溶液

① x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现象(沉淀不消失)

+hno3溶液

结论:可能含有so42-、ag+、hg22+。

+ba(no3)2溶液

② x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现象(沉淀不消失)

+hcl溶液

+ba(no3)2溶液

结论:可能含so42-、so32-。

③ x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现象(沉淀不消失)

+hno3溶液

+bacl2溶液

结论:可能含so42-、so32-。

④ x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现象(沉淀不消失)

结论:可能含so42-、so32-、ag+、hg22+。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归纳so42-的检验方法。

讨论

在中学化学里常常先用盐酸把溶液酸化,以排除co32-、so32-、ag+等可能造成的干扰,再加入bacl2溶液,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出现来阐明原溶液中是否有so42-存在。共3页,当前第2页123

上述实验中,待测试剂是客观的,并且是给定范围的,所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待测液是未知的,就要考虑其它离子的干扰,就要对所加试剂和加入试剂的顺序进行恰当选择,否则会得出错误结论。

讨论:如何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na2so4、nano3、na2co3?

方法之一:

nacl、na2so4、nano3、na2co3

na2so4、na2co3

nacl、nano3

继续加hcl

取原溶液加agno3溶液

白色沉淀

消失

白色沉淀

不消失

na2co3

na2so4

nacl

nano3

+ ba(no3)2

无白色沉

淀生成

有白色沉

淀生成

有白色沉淀生成

无白色沉淀生成

[介绍]介绍选学:硫酸钙、硫酸钡。

作业:p137一

p138二s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硫酸化学教案 第6篇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硫酸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两部分。硫酸是在初中学过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讨论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和硫酸的用途。浓硫酸的特性主要介绍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教学中特别强调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的不同,通过实验对浓硫酸的还原产物进行有效检验。在介绍硫酸的用途时,教给学生读图方法,认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关于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在已有的离子反应、稀硫酸检验及氯离子检验知识为基础,学会硫酸根离子检验的一般原理及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性质;

2.使学生了解硫酸的用途;

3.使学生掌握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性质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浓硫酸的氧化性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述法、比较发现法、例举法

教学用具:实验用品

课型:新课

课时:2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复习稀硫酸的性质,指出具有硫酸的一切通性。引出课题。

新课进行:

第三节硫酸

一、硫酸

比较:纯硫酸、浓硫酸、稀硫酸

发现:纯硫酸中只有硫酸分子,浓硫酸中为水合硫酸分子,稀硫酸中有氢离子及硫酸根离子。(重点学习浓硫酸)

1、纯硫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沸点为338℃,高沸点难挥发性。

说明: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

⑴硫酸的吸水性

三种形式:①与水任意比例混溶,溶于水剧烈放热;
②吸收气体中水蒸气干燥剂,不能干燥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氨气;
③与结晶水合物反应。

【实验】浓硫酸与胆矾反应,由胆矾蓝色变为红色说明吸水性。

⑵硫酸的脱水性——炭化(变黑)

【实验6-3】潮湿的纸屑、棉花、木屑中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

【实验6-4】蔗糖(加几滴水)中加入浓硫酸。

结论:这几种有机物均变黑,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强调:①C12H22O1112C+11H2O;

②吸水性与脱水性的根本区别;

③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沾上皮肤如何处理?

⑶硫酸的强氧化性

说明:稀硫酸与铜、木炭均不反应,与浓硫酸反应不反应呢?

【实验6-5】浓硫酸与铜反应,要求学生注意反应现象,分析反应产物存在的依据。

化学方程式:Cu+2H2SO4=CuSO4+SO2↑+2H2O

强调:硫酸所起的作用(氧化剂与酸的作用)。

叙述:浓硫酸也与木炭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2H2SO4=CO2+2SO2↑+2H2O

强调:钝化现象及有关应用(分别举Al、Fe、Pt、Au,说明不同)。

3、浓硫酸的用途,指导学生读135页图示,说明硫酸的用途。

新课的延伸:

1、足量的铜与50ml18mol/L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反应停止后,被还原的硫酸为

(A)0.45mol(B)o.45~0.9mol(C)0.9mol(D)<0.45mol

2、设计一个实验,检验碳与硫酸反应的气体产物的方法。

教学小结:

浓硫酸具有高沸点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作业:P137二、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新课的准备:

1、回答:浓硫酸的特性:高沸点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比较吸水性与脱水性的不同?

2、浓硫酸与铜反应时,起氧化剂与酸作用的硫酸物质的量比为多少?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多少?

3、浓硫酸与碳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多少?

4、提问:检验Cl-方法。

新课进行:

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设问:硫酸与硫酸盐溶于水时都会产生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可以发生反应,能否利用这个反应来检验硫酸根离子呢?

【实验6-6】要求学生注意比较实验现象?

稀硫酸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三支试管Na2SO4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Na2CO3白色沉淀沉淀溶解

按课本要求,填写表6-2

加入BaCl2溶液、加入盐酸或稀硝酸、稀硫酸

现象:

化学方程式:Na2SO4

现象:

化学方程式:Na2CO3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强调:①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②检验SO42-的方法,可溶性钡盐+稀盐酸或稀硫酸。

化学反应方程式:

H2SO4+BaCl2=BaSO4↓+2HCl

Na2SO4+BaCl2=BaSO4↓+2NaCl

Naa2CO3+BaCl2=BaCO3↓+2NaCl

BaCO3+2HCl=BaCl2+CO2↑+H2O

说明:实验室通常用先酸化再加入可溶性钡盐的方法来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讨论题:如何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Na2SO4、NaNO3与Na2CO3溶液?

介绍选学内容:

硫酸钙CaSO4·2H2O2CaSO4·H2O,石膏绷带、调节水泥凝固时间;

硫酸钡不溶于水、不溶于酸、不被X射线穿透,“钡餐”、白色颜料。

新课的延伸:

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有以下多种选择,哪些是可行的?

①稀硝酸+硝酸钡溶液②稀盐酸+硝酸钡溶液

③稀硝酸+氯化钡溶液④稀盐酸+氯化钡溶液

⑤硝酸钡溶液+稀硝酸⑥氯化钡溶液+稀硝酸

⑦硝酸钡溶液+稀盐酸⑧氯化钡溶液+稀盐酸

教学小结:

①硫酸根离子检验的一般方法;

②硫酸根离子检验的化学原理。

作业:P137一、课堂巩固

三、四作业:

课后小结:

硫酸化学教案 第7篇

阅读和观察一样,也是感知化学事实、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会不会阅读、研读到什么程度直接影响到所感知信息量的多少、深浅以及学习效率等。如何才能有效地阅读呢?

第一、学会速读

速读是一目十行的阅读。它主要是为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通过速读,对课本知识的内容和逻辑结构作粗步了解,并明确所需感知事物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为精读提供“物质基础”。速读的技巧主要有:(1)意群扫描试阅读。这种阅读并不是以字或词为单位进行阅读,而是以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掌握化学事实基本意思即可。(2)浏览。即对全文粗略阅读,达到对内容的大体了解或整体认识为目的。(3)跳度。即对自己所要了解的特定内容进行阅读,以便搜寻特定信息资料或捕捉重点。对于速读,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可以提高获取知识的效率。但速读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如跳读,只能获得自己所需的内容,对化学事实的整体概貌无法搞清;又如浏览,无法获取化学事实背后隐含的深层的东西,仅能获取知识的概貌。象采用浏览方式预习《盐类的水解》内容时,仅可以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1)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质;2)强碱弱酸盐、强酸弱减盐的水解情况;3)盐类水解的应用;等等。

第二、学会精读

精读一般是建立在速读的基础上的更进一步的阅读。其目的在于研究速读过程中所感知的化学事实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深化对本节知识内容和逻辑结构的理解和掌握。精读的主要策略是学会聚焦。所谓聚焦,是指在阅读时抛开冗余信息和枝节信息,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有效的信息上来。如在阅读《盐类的水解》时,通过速读,明确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盐类水解的实质上。于是,在此基础上把注意力聚焦在这一内容上,深入研究课本中相关段落的内容,从而概括出盐类水解的实质。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对于所有的重点知识如化学概念、原理等的阅读,都必须做到精读。对这些内容所涉及的字、词、句甚至段等都要精研细读,反复推敲,从而掌握所学内容的精髓。如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一种微粒”是概念的外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是概念的内涵。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分子保持的是化学性质,而不是物理性质;同时分子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不是所有能保持化学性质的微粒都是分子,也可能是原子等,明确这些对化学的深入学习很重要。

第三、读思结合

阅读教材,仅停留在“读”的基础上是不够的,只“读”不“思”,仅能获得化学事实的表象知识,而对于深深隐含在表象内部的、深层次的知识往往就无法感知,从而影响对化学事实的全面深刻的感知。因此,要边读边思,注意对表象的知识进行大胆的质疑、提出问题、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将表象的知识与相关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比深化,确保深入全面的掌握。例如,在阅读初中有关氧化反应内容时,课本在列出硫、铁、碳等与氧气反应后,提出“我们把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在这里为什么指“与氧反应”而不说“与氧气反应”?“氧”是否就是氧气?如果不是,那么“氧”指的是那些物质等?如果能够这样深入去分析,就能更加深入地掌握氧化反应的概念。

此外,阅读的同时要兼顾动笔,作好读书笔记,记录阅读过程中所提炼出来的内容如教材的逻辑结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和疑点内容以及学习体会(如突破难点的方法、有哪些创新的记忆方法等),以利于下阶段的学习。


推荐访问:硫酸 化学教案 硫酸化学教案7篇 硫酸化学教案(推荐7篇) 高中化学硫酸教学设计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