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心得体会 > 《伤寒论》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体会

《伤寒论》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体会

时间:2022-10-31 20:35:23 心得体会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有利于在中医学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伤寒论》课程中的阳明病变证的湿热发黄证、太阴病的本证脾胃虚寒证、太阳病变证的寒热错杂痞证、太阳病的桂枝汤和麻黄汤证等教学内容为例,对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取类比象法、联系新旧知识进行推理、病案分析等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体会,就提高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法;中医学;伤寒论

【中图分类号】R22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17(201)1-016-02

当前中医学教育提出了以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如果把握好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规律,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启发方法,能有助于在教学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伤寒论》是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是一门跨跃中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涉及到大量的经典原文。本课程若能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枯燥的条文同时,提高其中医临床思维等能力。笔者在《伤寒论》教学过程中对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进了尝试,体会如下:

1 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启发学生

通过一些动画、图片等感性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某一方证病因病机的深入理解。故在一些汤证的讲解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等多种直观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授课效果。

例如,在讲授阳明病湿热发黄一节,通过多媒体,展示水湿代谢生理、病理表现的动画。从动画上展示水湿代谢途径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开鬼门从汗出;二是从前阴通过小便而出;三是从后阴通过排泄大便而出。若这三大途径受阻,水湿代谢失常与热相结,则湿热内蕴,郁而发黄。继而进一步启发学生在清热的同时要注意给内蕴之湿邪有出路,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在该教学过程中运用动画、湿热发黄的症状图片等,从因、机、症、治方面启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湿热发黄证的理、法、方、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运用取类比象联系生活常识启发学生

中医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中医理论中很多病因病机的原理来源于大自然及日常生活的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医的一些理论概念,往往有陌生、新鲜、抽象、空洞之感,理解程度相对也较肤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一些生活和实践中的自然现像,采用取类比像的办法去分析解释,启发学生,让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从抽象到具体,从而触类旁通,深化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中医理论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太阴病篇的提纲证,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理解人体的脾胃阳气不足,腐熟无权之征,可启发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灶冷无火,食物不易煮熟的生活常识。进而理解因阳虚胃纳消化不足造成的“食不下、“腹胀满疼痛、“自利益甚等症状。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在治疗此类疾病时能更好理解其病因病机,灵活运用相应的治疗原则。同时也启发学生,在平时学习或在今后自学中医的过程中都可结合自然及生活中的现象,去体悟相关的中医理论。

3 联系新旧知识结合推理启发学生

对新知识的理解是以旧知识、旧经验为基础。在中医教学过程中,注意新旧知识的有机联系,会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采用新旧知识相结合,组织教学,通过对旧知识的推理,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1]。通常学生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需通过记忆掌握基础的中医学理论,以致于有些学生认为中医学习如同文科,以记忆为主,以被动式课堂学习为主。其实不然,特别是到三年级之后,学习中医临床基础课时,应与早期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理解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因此,可联系新旧知识,引导学生今运用推理的方法学习中医,养成主动学习中医的良好习惯,也可培养学生今后自学中医的能力。

推荐访问:伤寒论 启发 体会 式教学 教学中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