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教育整顿 > 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12篇)

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12篇)

时间:2023-01-07 17:15:02 教育整顿 来源:网友投稿

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12篇)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论全科免费定向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调研结果表明全科免费定向医学生存在职业认知片面、职业情感矛盾、职业期望焦虑、职业价值观尚待确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12篇),供大家参考。

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12篇)

篇一: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论全科免费定向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调研结果表明全科免费定向医学生存在职业认知片面、职业情感矛盾、职业期望焦虑、职业价值观尚待确立等问题。解决对策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激励、减压疏导及实践育人功能,指导全科免费定向生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职业情感,调解职业期望,促进职业认同形成。

  标签:全科免费定向生;职业认同论;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由国家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开展农村订单全科免费定向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社会(2010)1198号)要求高等医学院校通过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1]全科免费定向生作为特殊的大学生群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心理调适,帮助他们度过职业认同危机,树立正确职业观,有助于促进其职业发展,缓解基层医疗人员紧缺。对切实改善基层群众健康问题,推动基层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

  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相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2]采用柏珂(2013)编制的定向免费医学生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3]从职业认知、职业价值观、职业情感和职业期望四个维度反映全科免费定向生的职业认同现状。选取西安医学院(承担全科免费定向生培养任务)的310名全科免费定向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05份)。

  二、结果

  1、全科免费定向生对全科定向职业认知存在片面性

  40%的学生对全科免费定向培养政策持认可态度,认为免费定向生政策为家庭困难且致力于学医的学生提供了机会,是国家对贫困学生的照顾;只有46%的学生认为该政策有助于推动基层卫生医疗事业发展,还有5%的学生不认可这项政策。有37%的学生表示定向就业是他们报考的主要原因。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于免费定向培养政策表示认同,对定向就业的认识与了解就是当一名“乡村医生”,职业认识模糊。

  2、职业价值观尚待确立

  57%的学生由于对医学的喜爱选择了全科医学专业,对专业与职业表示认同,但对基层医疗工作与就业实际情况不甚了解,对个人职业发展缺乏合理的思考,没有充分认识到基层医疗工作的重要作用与价值,职业价值观尚待确立。有43%的学生虽然选择了全科免费定向专业,但并不意味着认同终身在农村从医,

  还有17%的学生甚至可能存在未来违约的道德风险。

  3、职业情感上存在矛盾心态

  一方面81%的学生热爱医学职业,愿意通过积极努力的学习,达到全科医学专业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另一方面有8.9%的学生认为定向就业政策对报考全科医学专业产生严重影响,有32.5%的学生对学医和就业感到纠结。只有50.8%的学生选择根据签订合同,服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分配。学生在医学职业认同和定向就业抵触导致了职业情感上存在矛盾心态。

  4、职业期望上出现严重焦虑

  根据《通知》精神与协议要求,学生毕业后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服务期限为6年,由于基层工作、生活条件较差,以及职业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有63%的全科免费定向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担心,5.9%的学生认为定向就业导致自己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三、讨论

  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激励功能,传递“中国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大学生们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4]我们应把握时机,引导学生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首先,通过多种形式让全科免费定向生了解农村医疗现状和广大农民缺医少药、急需救助的现实情况,培养他们对基层人民的深厚感情,提高定向医学生服务基层的自觉性;其次,应当重视榜样的力量和朋辈间的影响力,如组织观看和学习“最美乡村医生”先进事迹、发掘服务基层的优秀毕业生作报告等,激励他们去承担责任与使命,在服务农民群众健康的过程中去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意义,增强自己的理想信念。

  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育人功能,从提高全科免费定向生的感恩意识和幸福感入手,加强医德教育

  幸福感是个体对人生价值持肯定态度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它与感恩的品德是密切相关的。[5]有的定向生并没有从国家的优惠政策保障中感受到幸福,反而认为这是他们用6年之约换来的,是理所应当的,扭曲了权力义务观,甚至产生毁约的想法。鼓励全科免费定向生早下医院到基层,全面了解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直观感受农民群众对于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和医疗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6]提高他们感知幸福的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基层与广大农村艰苦的条件,增强他们吃苦耐劳及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促进心理调适,加深职业认知,增强职业情感。

  3、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减压和疏导功能,加强职业生涯指导,调整并形成合理的职业期望

  尽管定向生的就业去向已经确定,但学生的职业理想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是比较脆弱的。不少定向生缺乏职业规划,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自我认识不清、时间管理混乱等情况。针对全科免费定向生的特点,我们要加强职业教育,从新生入学教育入手,加强定向培养政策的宣讲力度;通过专业教育,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医学专业特点与学习的规律,提高学习效果;做好大学生心理障碍筛查工作,对于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等来重点关注和关爱;[7]引导学生理性面对定向就业的客观现实,及时调整心态,形成合理的职业预期,确定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为将来到基层工作以及后续发展做好准备。

  4、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规律,增强学生就业胜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解决全科免费定向生在职业认同上存在的思想问题,就必须正视他们的现实关切。[8]定向就业无疑是他们的重点关注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要有感恩之心和奉献精神,又不回避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做好两手准备:一是要学好胜任基层医疗工作的专业知识,二是要具备在毕业后继续学习提高的能力,使他们既能胜任基层医疗工作,又能保证知识的更新和提升,形成持续发展的后劲和能力。

篇二: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讨

  1医学生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1.1医学生对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的认识程度不一所谓人文素质,即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作者随机对1860名学生调查表明,1541名医学生(约占82.85)认知明确,认为一名受人尊敬、医术精良的好医生除了要加强业务技能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自己的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修养,需要在追求医学精髓的道路上勤奋好学,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努力掌握医学技能。有的学生则认为好医生的标准主要是技术过硬、医术精深,觉得谈人文索质及职业道德不实际并且不重要。上述调查说明多数医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内涵,但有319名医学生(约占17.15)在认识和观念上存在着偏差。

  1.2医学生对药品临床促销、收受“红包”、乱收费等问题的看法态度不一药品临床促销、开单提成、收受患者及家属“红包”或接受宴请等历来是医德医风中最为敏感的问题。在1860名学生调查中,1214名医学生(约占65.27)表示不认同“红包”现象,但646名医学生(约占34.73)则表示收“红包”可以稳定患者的心理,是对医生高付出、低收入的补偿,是你情我愿的事,不存在道德和法制上的问题。而对于近年来更为突出的药品临床促销问题,学生的看法与对“红包”的看法有相似之处。部分学生对待这些问题上比较注重个人价值和利益,有些甚至表现出理想信念淡薄、道德素质不高的现象。

  1.3医学生对学校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看法同样,在对1860名医学生调查中,1453名医学生(约占78.12)表示,某些高校以人文索质教育为内容的医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医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知识,遵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对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起了先导作用。但对于新时期的医学生来说这还远远不够,通过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期提升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收效还甚微。853名医学生(约占65.27)认为学校的教育缺乏层次性,采取“一刀切”上大课、开大会的教育方式,不但没有取得良好效果,结果适得其反。407名医学生(约占21.88)对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漠不关心。

  1.4学校课程设置偏重于纯医学知识的学习,对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医学院校教育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对于其他学科特别是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美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关注不足,医学院校学生普通存在重医学轻人文的弊端,对于中西方历史文化特别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学生对人文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人文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还停留在表浅的层次。各医药卫生类院校都开设了《医学伦理学》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但由于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原因,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差,未能真正起到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作用。突出表现:(1)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现实社会明显脱节;(2)教学方式与医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脱节;(3)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的培养脱节_6]。国外医学院校在进行专业

  课程教学时,往往能很好抓住有利时机,卓有成效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7]。中国部分医学专业课程教师过于注重专业理论的传授,忽视或摒弃了应有的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

  2加强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2.1强化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需要

  杰出的病理学家魏尔啸(R.Virchow,1821~1902)在其《科学方法和治疗观点》(1849年)一文中,已经提出“医学本质上是社会科学”的著名论断。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医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将来如何做医生、做什么样的医生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医学生的人格、品质、修养,也将制约着医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医疗技能,体现着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首先,医疗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工作人员必须比其他职业工作人员更加严格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因为,当前的医患关系比较紧张、患者乃至整个社会对医院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服务的特殊性不理解,以及国内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新闻舆论导向的偏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使得医务工作者在承担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医疗风险的同时,还要承担巨大的社会压力。医务人员只有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意识,对自己的行为严加约束,才能担负起医疗卫生工作的使命,保障患者权益。有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违法违纪现象,经常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很多时候也是由于人文素质低下的缘故。所以,医学生除了具备牢固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涉猎诸如文学、艺术、伦理、法律、心理、社会、哲学、历史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弥补人生经历之不足,增加对患者与社会的体察,珍重患者生命,尊重患者人格和尊严等。

  2.2克服社会不良行为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影响

  当今医学院校重医技轻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普遍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影响极大。通常是学生年级越高,受到的影响越大。在一系列社会因素中,负面因素的影响较为突出。殊不知如果行医者没有崇高的医德,那么就有可能损害患者的利益,走向犯罪以至危害社会,如器官移植沦为器官盗窃、买卖,安乐死成为亵渎生命,人工生殖走向克隆人类等_8;医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是非界线模糊,出现了许多的不道德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是医学生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或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2.3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

  当前,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类对健康的定义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生物一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就对医药卫生人才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教育应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也是医学人文性复归的客观要求。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对医学生健康成长,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通过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使医学生意识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是医学永恒的主题,自己不单单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同时还应该是一名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道主义者

  [1,只有在这一宗旨的指导下,才能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才能在面临危险、情感等问题时,作出正确的决择。如在抗洪救灾中、在SARS肆虐中华大地时、在抗雪救灾以及无情的5.12汶川大地震中都有医务工作者无私的付出,有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通过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使医学生们意识到医学在和谐社会中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挑战,在民族大难面前和人民需要时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广大人民服务。

  2.4学校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医学生良好医德的最佳时机

  实践证明,医学与医学教育只有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接受其社会价值导向,才能培养医学生关注现实、关爱生命、关怀平民的医学人文态度,没有良好、深厚的人文底蕴,就不可能有医学的卓越成就l_1。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医学生的医德形成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海报、条幅,特别是校园网络等有效手段,大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宣传医德高尚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或直接邀请他们给学生作报告,使医学生亲身接触到榜样,感受榜样的高尚医德和崇高人格,加深对医德的理解。

  3加强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3.1正确理解加强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

  “人命至重,贵于千金”,生命神圣不仅是古今中外医德经典著作的基本理念,也是无数医德高尚的医学家们实践“救死扶伤”医学行为的思想准则;医乃仁术,医学原本是融求真与扬善为一体的科学实践,医学中的人道精神或人文精神不仅应该永存,而且医学越发展它应该越能得到充分体现。医生行业有史以来就注重医德,西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国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最近中国医师协会推出的医师宣言都是各时代的医德经典。“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和人的存在方式,其存在的根基在于人的现实生活和活动,人的生活世界是道德存在的基础。”因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基础即是医学生的生活世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维方式,即是以“现实的医学生”为逻辑起点,以医学生的生活世界为基础,以“未来的医生”为逻辑终点。这就是说,现实之中的医学生及其生活世界,是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的基础,作为教育思维的逻辑终点的“未来的医生”从某种意义回归到逻辑起点但又高于逻辑起点,而医学生的生活世界则构成了“现实的医学生”与“未来的医生”的桥梁,从而规避了“未来的理想的医生”高悬于现实之中的医学生头上。因此,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内容应以实用型为主,把人文教育课程整合到医疗实践中去,达到医学与人文教育课程一体化,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密切联系实际”的思想,避免以往医学职业道德教育中注重理论,普遍侧重于范畴、体系的传授,而对适用性、实效性关注不够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增强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3.2合理调整课程结构、教学内容

  研究表明,中国医学院校人文素质课的学时各校不一致,有的学校的通识教育约占总学分体系的25%,但多数院校只占8左右,国外如美国、德国人文素质课均达到或超过2O~25,对比来看,中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科类课程比例偏低。目前,在专业教学庞大的课程体系和过分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情况下,往往会使学生难以保持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的热情和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其他素质的发挥和提高。因此,调整医学院校原有的课程结构,适当加大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必修与选修课的比例,不仅对医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3.3拓展教育载体,强化社会实践

  从认识的发展规律来看,人的认识水平是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有效的社会实践,是医学生提升人文素养的关键过程。学校必须拓展教育载体,变封闭为开放,将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外部塑造和发挥内在潜力的有机结合作为基本思路,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重视实践环节,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从大学生的成长来看,优秀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更为重要,医学是“仁学”,也是“人学”,为的是解除人的病痛,体现人文关怀。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应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寓教于乐,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用“格物”、“知信”、“达贤”、“明德“等传统重庆医学2012年1月第41卷第1期道德培养学生修身养性、静心读书,调整浮躁与急功近利的心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社会实践和公益服务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投身火热的社会生活,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情境,引导学生在与人交往中体验情感,在克服困难中磨炼意志,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受人文关怀,在服务他人和社会中塑造乐于奉献的情操。

  3.4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以医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聚焦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维方式,即在强调人的共同人性与社会价值之诉求同时,也聚焦于医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人为本,内在地包含了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因为尊重人,在其本质意义上是对个体生命及人的独立人格之尊重。因为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故分析医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了解、尊重医学生及认识医德教育规律的基础,也是解决社会历史主体与个人主体、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共同人性与个性等诸多问题的关键,因为“真正意义上的且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社会和谐,就是尊重多样性及其个体差异的社会和谐’,[“]。以医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聚焦的教育思维方式,首先是指在强调社会伦理秩序、强调人的共同人性和社会价值的同时,强调尊重个人的差异性与个人的独立人格。这就要求医德教育应将学生作为具体的现实的人来看待,“反对只见学生不见人,目中无人的教育,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把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其次在于导引学生生成一种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差异性与独立人格。对于同种疾病,不同的患者有着不同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就存在着不同的治疗方法和程序。在医患沟通技巧的教学上除了应用上述课堂教学的方法外,还可以请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在学生进行临床实践时进行床边教学。医患之间的价值沟通是一个涉及多

  方面社会知识的经验性问题,许多在临床实践中才能体会到的患者的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是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特别是许多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更是需要临床医生的个人体会。

  3.5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中国医学院校讲授人文社科的教师普遍缺乏跨专业、跨学科、医文渗透的知识结构,在交叉结合教学上存在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或忽略科学素质教育的内涵或不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等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要求。而加强师资能力的培养、拓展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学校应当通过各种渠道挖掘或引进校内外具备人文素质的人才,组建人文社科类教师队伍。学校应通过进修、留学、外出学习、经验交流等各种渠道提升教师素质,以及引进具备丰富人文素质的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他们课上课下、言谈举止中都透着人文气息,将教书和育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学生知识的源泉,做人的楷模。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控适应社会及其发展的生存与发展法则与工具,更应促进个体德性发展,提升道德人格的内在精神价值。以医学生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判断标准,还要求教师教导学生学会关注患者的发展命运。“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掌握基本的为人之道”_1。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如何,不仅意味着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水平,而且能折射出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在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中运思“以人为本99的思维方式,其旨趣就在于使学生在接受医德教育的过程中体会到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关注人的生活境遇与发展命运,从而使外在的社会伦理秩序转化为医学生的内在的心性秩序,使医学生养成“以人为本”的卫生服务思维方式。唯有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使其在医疗实践中关注人的生存质量、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关心人的生活环境,自觉地尊重患者的人格和自尊,才能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患者_1。因此,只有文医渗透、文医融合,注重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培养医学生关注现实、关爱生命、关怀平民的医学人文态度,才能使医学生成为人性丰满的大写的“人”,才能使医学职业道德的崇高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篇三: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论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

  黄景彬梁健吴文森杨柳山张赋龙驹江毅范悦

  【摘要】医学生是以后的医务工作者,他们的职业精神如何,关乎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十分必要。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途径能够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继承和进展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人文课程为基础,增强职业精神教育;增强医学实践锻炼;增强临床实习生的职业精神教育;营造浓厚的职业精神教育环境气氛。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Abstract】Professionalismisanessentialqualificationformedicalstaffforitbearsdirectlytopatients’healthandwellbeing.Therefore,educationfortheprofessionalismofwill-bemedicalstaffthatis,themedicalstudents,isofgreatimportance.Theeducationcanbeconductedinthefollowing5aspects:thecourseshouldcarryonandfurtherdevelophumanisminourtraditionalculture.Itshouldbebasedonhumanestudies,thustostrengthentheeducationonprofessionalism.Itshouldintensifymedicalpracticeamongstudents.Itshouldenhancetheeducationonprofessionalismamongclinicalinterns.Lastbutnotleastitshouldcreateagoodeducationalenvironmentforprofessionalism.

  1

  【Keywords】medicalstudentsprofessionalismeducation医学的对象是人,人是社会的人,具有不同的思想,文化,宗教

  信仰,经济和社会地位,经历,情感等方面的不同。医学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和民族传统当中,医学和人文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哲学,心理学,宗教,艺术等交织在一路,现代的医学工作者为了更好地治病救人,除具有广博精神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外,还需要具有深厚的医师专业精神。医学生是以后的医务工作者,他们的职业精神如何,关乎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十分必要。职业精神养成教育贯穿于医学生培育进程中,要讲究方式和途径。

  1医学职业精神的内涵所谓医学职业精神是指在医学领域医务人员应确立的理想和信仰,即在医疗实践整个进程中,在任何情形下,医务人员要始终坚持医学职业精神和专业精神的统一。其中,职业精神指的是理想信念,敬业与责任,是一种在职业认知、情感意志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对职业理想与信仰的追求,它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养成的,表此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关爱病人的健康,重视病人的权利、人格,保护病人的利益与幸福;专业精神是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医疗临床实践中尊重客观事实与医学规律,依据循证医学方式进行科学实验的开拓创新,在操作标准指导下进行医学临床防治疾病实践,避免过失事故,推动医学科学的进展,为人类健康效劳。由美国内科学会等单位建议的并取得美国、英国、法国、中国等

  2

  36个国家和地域的120个国际医学组织认可的《新世纪医师专业精神-医师宣言》[1],充分表现了今世医学的职业精神。对此,咱们试归纳为:患者利益至上,医学诚信第一,提高业务能力,增进社会公平。《医师宣言》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的原那么列为其大体原那么的第一条,这在全世界取得普遍的认同,医学尽管是在不同民族文化传统中进展起来的,却都是把治病救人放在首位的,这是由医学职业本质所决定的。要做到这点必需坚持利他主义,也确实是我国长期提倡的“专门利人、毫不利己”的精神。医师职业精神是医师临床能力中最重要的要素。其核心是指医师富于谦逊、正直、责任心和老实等品质。

  医生要有爱心、良心和责任心,要想方设法为病人看好病,想方设法是指对病人负责的态度,看好病是指医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这正是新时期医学职业精神的表现与要求。

  2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内在要求医师是利用专业化知识、临床技术和体会来爱惜及恢复人类健康的一种职业。医师职业目标的实现需要医师与患者彼此协作、彼此尊重,成立诚信靠得住的关系。现代职业能力是不仅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能力,也包括了人在职业活动中处置事物的智、情、意诸方面的表现。关于高职院校的人材培育,除良好的职业技术之外,学生的身心、情感、责任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进展,一样是人材培育的关键课题。培育学生走上职位所需要的敬业精神、自我提高、创

  3

  新精神、良好人际关系等能力,这确实是职业精神培育关注的内容。职业精神培育的终极目的是将职业精神内化为医学生的品质,物

  化为医学生的自觉行为,培育出医学生践行国家、社会和职业要求的自觉精神和人一辈子态度。医学生要成长为合格的医学人材,必需具有必然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如此才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内在要求。

  职业精神是每医学生必备的大体素养,而职业精神教育是每一个医学生临床时期的必修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进展,社会公共及政府对医疗行业的期望值与日俱增,医疗工作慢慢成为一种高技术、高付出、高负荷、高风险、高压力、高要求、高期望的职业。教学医院有必要充分熟悉新形势下增强和改良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医生的职业高贵而神圣,具有高风险性,在现今医疗体制商业化、市场化偏向下,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显得尤其重要。了提高我国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需不断完善和健全适合我国特点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途径,以职业精神教育与临床医疗实践相结合,使医学生在把握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同时注重职业精神的养成。

  美国医学会医学院校处及美国医学院校协会于1998年5月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增强医学职业精神的培育,美国绝大多数学校已熟悉到有必要把职业精神看做医学生教育的关键因素来强调,纷纷开设了有关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的正式课程。同时,他们还明确地强调了医学院校教学中职业精神的属性,即个人爱好服从于患者的爱好,坚持

  4

  高贵的伦理与道德标准,响应社会的需要,表现出核心的人性的价值[3]。美国把开展职业精神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必修课,其特点是系统化:从医学生、教师、住院医生到主任医师都有相应的培训打算和体系;终身化:从医学生入学教育开始,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的全进程;人性化:处处表现以人为本,引发人们对职业精神的试探;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小组讨论、故事分享、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3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高校职业精神教育要以教师指导和引导为主。指导和引导要通过课堂理论教学、表率感召、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循循善诱地感化和启发学生,帮忙学生树立医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念。教师要用自己高贵的人格和渊博的知识告知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做什么、如何做是正确的,让学生能够分辨并自觉实践。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身教必需与言教统一路来,教师不仅要讲清医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念,而且要用自己的行动实践医学的核心价值观念。具有高贵职业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教师,能够感召学生,被学生自觉效仿,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和成才起着庞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职业精神培育必需把着力点放在医学生的自我教育上,要为医学生营造浓郁的职业精神教育气氛,用医学事业的高贵、用医学先辈和教师的伟大人格、用身旁表率的示范深深感动学生的心灵,鼓励学生,深化其对医学职业精神的熟悉。引导学生自觉地投身医学实践,效劳社会、效劳患者。

  医学职业精神的培育教育既离不开传统的教育模式,又必需结合当前我国医学教育和医学行业实际在传统模式上进行创新,要探讨实

  5

  际成效显著的教育途径。医师职业精神教育中第一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继承和进展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人文课程为基础,增强职业精神教育;增强医学实践锻炼;增强临床实习生的职业精神教育;营造浓厚的职业精神教育环境气氛。通过专题讲座、分组讨论、角色模拟、具体实践、典型事例分析、个人观点表述和对“隐匿”事件的处置等手腕培育医师职业精神。医师职业精神一样也能够进行评估,目前采纳的评估重点已从传统判定型的总结性评估转化为重视品质提升的形成性评估,即加倍看重医师的进步。有效的医师职业精神评估需要设定多个考评者、不同的考评地址、真实的环境、可能涉及医患冲突的场景,考评进程需要在严肃又不失宽松的气氛中进行。

  总之,新形势下对医师职业精神给予了新的内涵,具有良好的医师职业精神已不单单是好医生的标准,它已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大体条件。专门要注意增强医学生的医师职业精神教育,注重提高医师职业精神教育的方式、途径和成效,使医学生在把握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同时注重医师职业精神的养成,成为精于专业,诚于道德,名不虚传的德医双馨的医学生。

  参考文献[1]黄国琼.美国医学院校开展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状况.医学与哲学,2001;22(2):52-53.[2]王小芬,朱新.浅谈新形势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华现代医院治理杂志.[3]王春景.关于增强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试探.中国医学伦理

  6

  学.2007;20(20):26-28.[4]李本富.试论医生的职业精神[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

  19(6):3-4.[5]程子军.完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教育途径[J].医学与哲

  学.2005,26(10):74-75.[6]孙英梅,岩磊.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试探[J].

  中国卫生事业治理,2002,(7):415.

  7

篇四: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学校积极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促进医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在新形势下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医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医学生提出的要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加强当代医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既要有扎实、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有广博、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同时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1]。

  1.1医学职业素质

  医学是一项救死扶伤、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事业,它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新型医学模式下要求医学生不仅知晓患者的健康,还应该掌握与患者健康有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不但研究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还要研究患者的心理、社会、生态等方面境况。首先医学生要具备高超的医疗技能,能根据病人的躯体、心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遵守医学职业特性、职业责任、职业道德等职业要求;另外,还要培养医学生开动脑筋,以能动的创新思维推动学习、工作,要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标新立异。最后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公众健康,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应该是社区健康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真正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民众健康作为自己的职责使命。

  1.2医学伦理素质

  新型医学模式下要求医学生具有符合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伦理价值观、医学伦理意识和医学伦理思维能力。具体包括关注伦理问题的敏感性;具有医学伦理决策能力,能够从多个诊疗方案中选出达到最佳诊疗效果的治疗方案;具有发现、分析、解决医学伦理难题的能力;具有医学伦理评价能力和医德修养能力[2]。

  1.3医学道德素质

  大学生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他们走上社会之后将对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道德的建设和践行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这种道德精神需要加强医学生与社会、病人的接触,培育学生关爱病人和生命的情感。主要表现为对病人及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医疗权利、健康利益、人格尊严予以关注、关怀和关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其核心是医学人道主义精神。

  1.4医学人文素质

  医学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使命,是一个富有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科学。凸显人文精神的新医学模式决定了医学人才必然是一个充满人性大写的人,大写意义上的人仅依靠专业知识是无法立足的,还必须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营养。

  2.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

  2.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医学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使命,是一个富有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科学,也是一门实践性、风险性很强的行业,医学的特殊性质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具有细心、耐心、热心、诚心、爱心等性格特征,如果缺少了这些性格特征,就很难胜任医疗服务工作。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教育全过程,全面加强医学生职业理想信念教育,我们举行了“热点问题面对面”活动,内容包括新时期医患关系问题、医德与医术关系问题、与医学生就业和竞争等,这种讨论活动互动性强,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通过互动和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更关注社会的发展与职业要求,使理想和信念得到提高和升华[3]。

  2.2提高法律道德意识

  近几年,医患矛盾突出,医患纠纷频发,甚至出现患者杀医的严重恶性事件。课堂上教师列举许多与现实社会、生活相关的案例事件,以此引起学生心灵震撼教育的同时,又渗透医学法学的内容,医学法学的教学包括医疗卫生的各个行业,如卫生法理、医院管理、食品卫生等方面。教学侧重于医学法律常识、法律观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医学生毕业后依法从业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

  在加强道德意识方面,学校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医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不是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时常渗透医德精神,如孙思邈医德医术令人钦佩,尤其对医德的强调,被后世的医者传为佳话;现代护理鼻祖南丁格尔被誉为“伤员的保卫者、守护神”;还有我国近现代的裘法祖、华益慰、林巧稚等名医,这些典型的医学人物都是医学生学习的榜样,学习他们精湛的医术、高超的医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4]。

  2.3提高医学生人文精神

  针对不少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差、社会人文知识相当贫乏等文化素养底的问题,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提高文学修养�D�D名家名作欣赏活动”,并让同学们写读书笔记,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医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医学生多一点书卷气,少一点市井气,帮助他们感悟人生,陶冶性情,提高心智,净化心灵。组织学生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讲座,聘请知名教授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规划医学职业生涯和实现医学梦想;另外,授课中还注重对医学生加强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熏陶,传统医学理论充满了人文的智慧,“治病必须治人”实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2.4加强实践育人功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要注重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首先,可以根据对象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实现不同的教育目标,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突出先进,并以先进带动后进,最终实现全体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实践。其次,拓宽教育形式,在实践中逐步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组织具有人文精神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学校起就具备一颗仁爱之心,同时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具体做法组织医学生参加义诊活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及农村卫生情况考察。鼓励学生参加有益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关心艾滋病的红丝带爱心活动,义务献血活动等。另外,学校还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各个领域开展一系列调研、考察等活动,带领学生到沈阳华能老年公寓、沈飞老年公寓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在实践中受教育,在实践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主动践行。最后,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帮助医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生活困难和思想困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5提高医学生心理素质

  从医学生身心角度来看,自我情感体验呈现出丰富且易波动、敏感、自尊与自卑并存的特性。部分医学生功利主义、自我中心思想相对较强,团队精神、协作精神能力相对缺乏,有的甚至行为孤僻,个别医学生甚至存在严重精神障碍。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学生未来工作的状态,因此强化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5]。学校举办了一系列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宣传活动,每年新生入校,学校将面向大一学生开展心理普测工作,并建立学生心理电子档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还将对全校的普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将资料及时反馈给辅导员,对于心理方面有问题的学生会有专业老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5.25是全国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组织同学们积极参与心理知识抢答、心理测试等活动,并与资深心理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学校积极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促进医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在新形势下,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医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五: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谈医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体系的“一体四化”

  作者:程欣慧夏爽孙光泽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7年第08期

  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良好效果有目共睹,但伴随而来的诸多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前所未有的医患关系紧张状态,使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在媒体的关注下无限放大。医学生是未来医疗事业的主力军,其中的先进分子——医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不容忽视。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基层党组织理论联系实际,围绕“一体四化”模式构建适应时代发展和党员自身发展的要求,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医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开展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要求基层党组织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施受相宜的方式方法,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制度。医学类高等院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应围绕"一体四化"模式展开,即明确大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通过系统化、多元化、合作化、量化四个方位的结合,最终建立一个完善可行、实之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一、明确坚持“一体”在理想信念教育体系中,医学类高等院校要坚持以大学生党员为主体,重点强化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意识,从而实现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启蒙、引导与升华。从培养源头做起,制定医学生党员培养方案,及时发现并有效引导医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在培养医学生党员的过程中紧密围绕医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切合实际的培养活动,增强医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涵的理解和认同。通过开展与时代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讨论,引导医学生党员正确认识国内和国际事件,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医疗纠纷、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从国情和制度入手,帮助学生党员了解医患关系紧张的真正原因。利用党员论坛和民主生活及社会事件的开展,利用典型的正面引导效用,激发学生党员对医疗卫生行业的认可和期待,进而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和医德水准,自觉抵制不正当行医。总之,医学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只有重视医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才能切实开展围绕医学生党员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实践活动,从而避免空谈道理与实际脱离导致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二、大力发展“四化”(一)多元化医学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汲取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教育理念,摈弃过去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开创出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多元化理想信念教育体系。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信息产物相结合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博爱、诚实、忠诚、平和宽容、勤劳朴实的特点。医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应明确医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影响因素并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医学生党员达到知行统一,改善当代大学生党员知行脱节严重的现象努力使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中华传统文化在医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应用广泛,要重视在形式上应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占领青年人接收信息的主渠道和平台,使理想信念教育寓教于日常。就当前师生普遍关心的医患关系热点问题讨论、从医生职业道德、诚信观、古代先进医疗理念和传统治疗方式与现代医疗技术结合等方面进行讲解,答疑解惑。2.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是理论知识教育多于实践教育,对于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亦是如此。可以说,在我国,理论教学体系构建是比较成熟的,在党员培养的实际上,也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西方国家对学生“三观”的培养侧重在实践上。西方教育学者认为通过让学生亲自体验更能使学生接受知识,因而在西方教育体系中,实践所占份额要大于理论。马克思主义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前的医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应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双管齐下,两者有机统一,才能将理想信念的烙印刻在学生党员心底,付之于行动,最终形成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3.先进典型和反面典型教育结合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从来不应缺少典型的示范作用。在医学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体系中,应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和反面典型的教育作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同时划定思想行为的“警戒线”。医学高校学生党员同时具备大学生党员和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双重特点,在树立医学生党员理想信念过程中,应积极挖掘优秀共产党员和医疗卫生行业先进代表的模范作用,为医学生树立高尚医德医风、扎实业务素质、扎实服务群众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行业领头人。不可否认的是,医疗卫生行业也存在不正之风。个别从业人员忽视患者的身心健康,一切“向钱看”,不但使患者钱财尽失,最后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而失去宝贵生命。这也是医患关系尖锐的原因之一,利用医疗卫生行业反面典型做教材,使学生党员警惕“金钱至上”主义和享乐之风,随时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做医疗卫生事业合格的接班人。(二)合作化高等学校理想信念教育体系需形成“合作化”模式,对医学生党员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培养。以前人研究结论和本课题调查问卷分析为佐证,影响医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人等因素。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要从以上几个影响因素入手,通过实现家庭与学校、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双向合作,能使培养效果最大化,全方位开展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形成完整的、全员参与的医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体系。(三)系统化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医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系统化,是由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知识系统化和第二课堂教育系统化组成的。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知识系统化要从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个角度着手,对医学生党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进而进一步健全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体系。把教育思想融入教育实践过程中,使价值观教育在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中进行。第二课堂系统化,是在医学高校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强化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四)评估量化医学上,无评估不治疗。对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量化评估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安排高校教师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效果评估,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学质量如何,都需要进行量化评估,记录在案。对理想信念教育教师教学建立教学评估,进行教师理想信念教育评比,可以通过良性竞争的方式,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其二,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大学生党员教育效果评估,教育成果后期在行为上的反馈等建立评估,并通过评估结果分析大学生党员行为模式,以此制定下个阶段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等。最后,医学高校培养学生党员,应遵循党员培养的客观规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通过思想政教育,将医学生党员的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党员知荣辱,明辨是非,才能抵御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袭,保有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使医学生党员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神圣使命感,通过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准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可。只有在社会中的实践过程中得到认可和肯定,医学生党员才会更积极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栋梁之才。课题来源:2015辽宁省年党建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增强医学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研究》(GXDJ2015-B081)。

篇六: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后疫情时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

  径探析

  摘要:落实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要以正确的理论体系引领人,也要借助鲜活的实践素材教育人。文章从医学学科特点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出发,分析当前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较为薄弱的方面,同时以疫情时代的鲜活事例为切入口,提出后疫情时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加强和改进的方面,这对于新时代医学生个人成长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前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第一,一部分医学生存在职业素养和职业认同感低的情况。

  就知识体系与学习强度而言,医学生往往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面临着更为繁重的课业压力,由于学习任务重培养周期长,部分学生在专业学习上产生懈怠畏难情绪。同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由于专业课学习占据了医学生大量的时间,形成了重专业课知识学习轻思想政治学习的现状。一些大学生仅仅注重专业知识的获取,对生命观及职业道德素质养成存在一定轻视的情况,单纯的医疗知识积累不足以塑造医之大者,因此出现了一部分医学知识精湛但职业道德素养欠缺的学生,甚至一部分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从事危机他人生命及社会安全稳定的活动,与最初的医学生培养方向背道而驰。

  第二,医患矛盾频发的社会现象,为医学生人文情怀养成带来不良影响。

  每一位医学生在迈入神圣的医学殿堂时,职业道德和医学生誓言促使其怀着竭诚为病患服务的理念,学习治病救人的理论知识。在校园学习期间,这种理念刻画在他们抽象的意识层面,但在具体的实践应用层面检验起来是另一回事情。置身于医患关系的实际情境中,双方站位的不同决定了考虑事情的角度存在差异,

  因此两者的冲突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少见。这种现实的从业矛盾折射到培养阶段,给医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重要价值参考维度和要求,即医学生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培养耐心细致的沟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总体来说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新闻媒体的正向引导、病患群众素养的加强、医生服务意识的提升等各方面群体的努力。

  第三,价值取舍不坚定,奉献与服务意识不强。

  医学生的价值观念、奉献精神对于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意义重大。我国长期存在的西部地区、贫困落后地区医护人员缺乏的情况,目前我国采取的定向培养、西部计划、就业补助等一系列优惠升学或就业政策,有效改善了不同地域医护资源配备不均衡的情况,但医学生未来如何留得住,扎下根取决于树立什么样的理想观念。一部分医学生在面临大我与小我利益选择时,价值取舍不够坚定,在面临国家发展大局需求时,缺乏奉献精神。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艰苦边远的地方去,割裂了自我与社会的利益关系,并没有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效统一。

  二、当前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医学生人文素养与理想信念有待加强。

  有研究表明,一半以上的医疗纠纷与技术无关,反而与人文关怀如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最终许多专家、学者发出医学人文的土壤正日渐干涸的感叹,社会

  和行业对提高医务人员人文素养的呼声越来越高1。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其成为“医者大者”的重要前提,也成为社会公众对医生职业道德的急切呼唤。

  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关乎社会公众健康安全,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信仰对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一些医学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往往以物质利益为导向,而不是从选择职业的初心和社会价值出发,因此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人才培养的错位与浪费现象。在日常学习中,广大医学生都需要面临繁重的课业学习压力,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责任心做支撑,那么他们对于进行医学学习的宏观意义理解是缺位的。

  第二,医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有待提升。

  伴随着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网络素养参差不一,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带来一定难度。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基于网络的便捷性、隐蔽性、公开性,能够获取更多信息,也能够更快发表个人看法,但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与网络应用水平仍然高低不一,如沉迷网络游戏、网络诈骗、网络暴力、个人信息泄露等都是大学生网络素养欠缺带来的不良后果。

  医护人员作为与公众生命健康安全息息相关的社会公共群体,不可避免的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因此医患矛盾、医风医德、暴力伤医等新闻一贯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在出现网络热点事件时,理性平和的舆论发言往往能为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起到促进作用。但网络观点并不总是冷静客观的,在“后真相时代”下,广大网民可能在真相未明之前,仅仅凭借情绪做出道德审判,这种网络的盲目性给医学生个人情感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也会降低其职业认同感。因此提升医学生网络素养,加强网络适应性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医学生实践教育层次有待丰富。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从结果层面来讲,医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必须经历量的积累才会实现质的飞跃,理想抱负也必须在实践的场域里才能展现价值,因此医学专业教育成果与理想信念落实最终要依靠实践活动来进行检验。目前一部分医学生对于职业的认知停留在想象层面,对于未来的就业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对象没有全面清晰的认识,导致真正身处工作岗位时产生职业不适应感及心理落差感。

  医学生的实践资源是丰富的,但是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挖掘及转化的力度还不够。当前仅仅依靠单纯的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理论宣讲等无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内心的职业感召力,医学生的实践教育必须深入到一个个场景中去,直面体会医学生在职业发展和重要关头可能面临的价值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个鲜活、立体、具备高尚道德情感的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有诸多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医务榜样工作者,也有在重大公共安全卫生事件中涌现出来的“逆行者”,他们都是鲜活的教育素材,也是医学誓言最直接的践行者,只有通

  过实践学习,将这些价值观念深深镌刻在医学生的成长基因中,才能引导学生在大我大爱中去认识医学专业的社会价值,才能培养出符合历史和人民期望的医务工作者。

  三、后疫情时代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

  第一,深化抗“疫”精神,增强理想信念教育。

  医学生理想信念对其个人成长和社会医疗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以来,全球范围内重大突发公共安全卫生事件的发生给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职业认同带来了现实启示。这场战“疫”行动中,全国上下形成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需要每一位医学生去内化和践行。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观念、精神、意识归根结底来自现实的运动,来自物质的力量,因此后疫情时代如何将现实素材升华融入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

  透过这场伟大的战“疫”行动可以看出,缔造一批批优秀的医疗战队是新时代医学院校的重要使命。要培养这样一批高质量的医学生队伍,首先要从加强理想信念上下功夫,伟大抗“疫”精神彰显了新时代医疗工作者的精神风采,对医学生培养政治理想与觉悟担当也注入了榜样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在一幕幕鲜活的生活教材中去感悟生命尊严与医者使命,从内心出发而非外界灌输来实现思想的升华,深入思考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厚植家国情怀,在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广大医学生只有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和奉献意识,才能在关键时刻明确大我与小我的利益取舍,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第二,重视新媒体平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网络平台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载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购物、娱乐、交友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受到其中价值观念的影响,网络上良莠不齐的观点也会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医学生与网络平台的高度粘合性,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公开性、便捷性收集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打造多样的网络

  宣传阵地,创新网络宣传形式。高校要借助网络平台诸多优势,积极融入新媒体教育教学进程,解答学生思想困惑,及时回应学生关切,对于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及英雄人物,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发挥榜样人物的引领作用。同时要培育医学生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针对医学生关注的网络舆论热点,及时进行案例分析与情景思考,旗帜鲜明的进行思想引领,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社会问题,这样才能锻造出身心素质过硬的医学从业者。

  第三,注重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医学生核心素养。

  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医学生为满足其从事医疗健康服务,以及社会和医疗卫生体系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2。医学生核心素养包括扎实的理论知识,精湛的业务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体恤他人的能力、浓厚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对医学生的专业学习发展和社会价值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核心素养的缺乏导致医学生在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职业认同感与使命感不强。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的理论认识伴随着实践发展会不断丰富,实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人们的理论观点,因此医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践活动中来。医学生的实践教育只有深入基层、深入贫困地区、深入人民群众,深入重大公共安全卫生事件中来,才会使他们真正明白什么是职业使命与责任担当。医学知识专业性与必要性决定了医学生实践活动普遍性和多样性,如参加义诊活动、暑期“三下乡”、为贫困地区人口做免费医疗筛查、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等等,这有利于促进他们在对我国国情社情的了解中增强社会实践知识,将个人理想统一到社会发展进程中来,不断提升和完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邓小利.浅析医学生核心人文素养培育①[J].现代职业教育,2019,(第26期).

  [2]王龙海,江爱娟,王南宁,胡光民.基于医学生核心素养的人体科学馆建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第1期).

  [3]金小琴,孙岩.后疫情时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第34期).

  1邓小利.浅析医学生核心人文素养培育①[J].现代职业教育,2019,(第26期).

  2王龙海,江爱娟,王南宁,胡光民.基于医学生核心素养的人体科学馆建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第1期).

篇七: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医学生的循证医学理念教育

  霍丽蓉;罗雯;金声扬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医学知识的动态更新需要医学人员有常态化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医学生求学生涯中的理念导向。循证医学理念是现代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思维素养,其教育也应贯穿医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其理念的形成有助于医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终身主动学习的习惯。%WiththedevelopmentofInternetandthedynamicupdatingofmedicalknowledge,medicalpersonnelneednormallearninghabits.Thehabitsdependontheideaorientedofmedicalstudents’career.Theideaofevidence-basedmedicineistheessentialthinkingqualityofmodernmedicalstudentsandtheeducationshouldrunthroughtheeachcourse.Theformationoftheconcepthascontributedtomedicalstudentsdevelopingthehabitofgoodatifndingproblemsandlearningactivelyinthelifelong.

  【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7(031)001

  【总页数】3页(P33-35)

  【关键词】循证医学;理念;教育

  【作者】霍丽蓉;罗雯;金声扬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循证医学教研室,北京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循证医学教研室,北京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循证医学教研室,北京10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数学家普莱斯曾通过科学计量学得出“从17世纪起,科学知识便以每年4.7%的速度稳定增长”,医学知识同样在不断的更新当中,更新和改变的医学知识会让医生改变对疾病的认识和干预方式。“循证理念”来源于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实践过程[1]。循证医学并非要取代临床经验、技能和相关的临床基本知识,而只是强调在最佳证据的基础之上进行医疗决策。随着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互联网的发展,医学生不仅可以传承常规的医学知识,而且可以站在相关学科的最前沿上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眼界和思路。目前,EBM对医学生和医学界的同行可能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了。五年制的医学本科生中开展“循证医学”课程,逐渐在进行循证医学理念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如图1所示,我们期望医学生在各学科老师循证理念的指导下扎实地学习并理性接收相关专业知识,最终建立个人终身学习机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与能力。EBM是现代临床医疗诊治决策的科学方法学,旨在获得最佳的科学证据。以最佳证据为基石,临床医生再结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进行临床决策。医生作为循证实践的主体,当面对具体的患者时,采集相关病史资料和检查资料后,通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找出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再通过检索评价获得最佳证据,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问题,在患者的配合下付诸实施并分析与评价实施效果。循证实践的本意是“源于证据的实践”其理念始于20世纪末的循证医学,之后便迅速向邻近学科和其他学科渗透,形成了多个新的学科领域。医学需要传承,但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逐渐突破无法治愈的疾病,获得对其治疗的途径和思路。因此,医学生在成长为医生的道路上需要进行不断地循证实践[2]。但循

  证实践来源于学生自身“循证医学理念”的指导。这个理念是将循证医学和各个学科进行有机整合的思维方式。循证医学理念可以逐渐改变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学生逐渐会从模仿、单纯记忆相关知识过渡为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不断地思考和创新过程。通俗的说,“互联网+”的医学模式就是“互联网+医学”,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医学进行深度融合,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到医学各专业之中,全面提升医疗水平和医学人员的决策能力。另一方面,患者在互联网模式之下,也可轻松便捷习得医学知识,这就对医学生的成长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医学生需要用循证理念来武装自己,随时学会运用循证的方法从互联网分析获取最佳证据,帮助解决临床工作中遇见的问题。2.1“互联网+医学教育”给医学生提供了无限学习的平台和可能性“互联网+医学教育”同其他处于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一样,可为医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开放状态的医学教育模式。一定程度上,循证医学就是“互联网+医学”的融合和发展的产物之一。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医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因而作为传统的教育内涵:传道、授业、解惑,应该再加入“循证”,即传道、授业、循证、解惑。从医学生的角度来讲,在基于经验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以被动接受和记忆知识为主,缺乏创新性思维;而循证理念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有了主动学习意识。在知识开放的背景下,“循证”可以汇总同行业内人士的智慧,获得多种医学问题的最新解决途径。还可以通过医疗实践和循证探索发现目前临床尚未解决或者说亟待解决的难题,从而可能产生创新性的研究过程。2.2“互联网+”的时代产生的知识型患者促使医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互联网+”的时代,全球医学知识已逐渐融为一体,获取各种医学知识和治疗信息变得更为便捷和迅速,在这样的背景下,患者同样可以轻松获取和习得许多相关的医学知识,因此医学生们面临的患者可能是更加“懂医”的知识型患者,患者们

  提出的问题可能更具有针对性。这就迫使现代医学生不能只靠基于传统的经验教学模式获得的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循证思维模式,在固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学习全球同类医学问题的解决办法,不断更新自己的个人知识库。只有让自己在循证理念的指引下不断学习,才能以良好的自信的状态与患者沟通,结合患者的价值和愿望,选择最佳的疾病处理方案。如图2所示,现代医学生的求学和临床实践教育中,灌输循证医学思维非常重要,这样的理念一旦形成,工作常规中的循证思维会伴随其今后的从医之路[3]。在面对患者时,有循证医学理念的医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自己脑海中的固有知识体系,而是以固有知识体系为根基,循证理念为导向的网络化理性思维模式,对待棘手的临床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媒介汇聚同行、专家经验以及全球相关医学研究人员提供的多级证据,以此和患者意愿相结合来做出临床决策。3.1循证医学思维模式使医学生的学习成为常态化循证医学的理念就是从不断更新的医学知识中找寻最佳的临床问题的解决思路[4]。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要很好地解决临床问题,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其次,要有相当好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技能。这两方面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当我们要解决某一临床问题时,除了具备前述的基本医学素养外,还需要实时了解世界范围业内专业人员对相应临床问题的解决办法及最新研究成果,这样,医学生固有的知识体系随着科学知识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地被更新着。“医学知识处于动态更新状态”的理念就会植根于医学生的脑海中,也就是说,通过传统医学教育获得的医学知识需要不断被充实与完善,如果不及时更新相应的临床预防及治疗观念,那就可能会被淘汰。因此借助互联网和相关媒介来查找相关证据是医学生更新医学知识、学习和提升临床实践能力的必经之路。3.2医学生在查找证据中总结思路,探寻解决临床问题的办法循证医学可以作为终身学习医学的一种模式,在循证医学教育理念指导下,医学生

  需要不断探索、总结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寻找相关的证据,进行系统评价[5]。在这个过程中,好的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的提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制定证据收集的策略。在证据收集策略指导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据文献的积累,很大一部分的临床问题有证可循,根据检索得到的不同级别证据,结合专家经验和相关同行经验,分析、应用证据,结合患者的意愿,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同时,医学生的自身专业水平也会在每一次临床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6]。3.3证据无法解决的临床问题对医学生来讲是主动解决问题的契机在证据挖掘过程中,医学生要体现出开采者和播种者的双重角色。医学生为了解决提出的临床问题进行了各种数据库的证据检索后,如果相应的临床问题仍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或者说没有相应证据支持某种解决临床问题的方式,那么,医学生在实践中对现有的临床患者可以通过结合专家、同行的经验以及患者的意愿进行当下的临床决策。同时,对有科研思路的临床医学生来讲,和相关指导老师合作进行科学的临床研究设计,完成相应的研究探索,最后通过评估获得研究证据。该证据一方面可用来指导以后的临床决策,另一方面可以充实相应的证据库。也就是说,对某些无据可循令人棘手的临床问题的不断循证与临床研究中,医学生在提升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容互联网的相关证据库,呈现出播种者的力量。面对如今的医学生,我们应该在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给学生做好“循证理念”的教育。这个责任不仅应归于循证医学教研室的老师,而是所有医学课程的老师都应该先接受“循证医学理念”的更新,然后在施教的过程中,灌输到学生的每一堂课内和医学实践教育中,授课中针对有争议的医学问题,教师最好能给出一个当下的循证结果。教师同时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学生学到的应该是动态更新的医学内容,而不是因为出版时差,课本上已被判定是错误结论的医学事实。随着“动态知识”、“循证理念”的教育元素逐步渗入到学生的求学生涯和医学实践中,

  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就会逐渐自然形成。

  【相关文献】

  [1]黄利梅.高校教师教育理念中的循证思维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15(6):219-224.[2]冯凯,粟永萍.浅谈循证医学思维与医学教育改革[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6):7071.[3]赵文英.在临床教学中培养学生循证思维[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9(6):79-82.[4]邱红燕.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教学的几点体会及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9):194-195.[5]张国伟.八年制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意义[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7):644646.[6]王银娜,孙懿.重视医学生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及训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2):16,66.

篇八: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医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范文(精选3篇)

  第1篇:医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兴隆台学校关于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决的人生信念,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崇高的思想品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开展观为统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决人生信念,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自己的人生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开展。

  首先,在思想建设方面,通过开展集中与分散学习的方式,继续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广阔学生党员的头脑,指导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以期全面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党员分别就国际国内形势,党章学习、实践报告,马列主义的产生、应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社会的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等话题作报告并进行讨论。理论学习是根底,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加强认识。学校初步方案组织全体师生到《稻梦空间》进行参观,进一步理解了“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与理解。

  其次,放眼世界,关注社会是师生的必修课,为使同学们视野不囿于校园,生活不脱离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在社

  会实践中学会正确运用它们去观察和认识世界,去思索和对待自己人生中面临的荣辱得失,处理好各种关系。

  第三,学习虽然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是如何处理好压力与动力,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的关系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学校方案在七年级组织开展小升初过渡减压团训活动,来帮助初入初中的学生适应初中生活。

  第四,利用好每周的升旗仪式和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第五,成立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小组,与我校心理咨询室合作成立专项小组,组织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团训活动,以进行正确的道德观念树立。

  兴隆台锡伯族九年一贯制学校第2篇:医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主题班会韩洪小学二年级教学目的:1、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方法好那么事半功倍,否那么事倍功半。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立志成才的信心和目标.教学重点: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方法教学难点:怎样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师:由于中学课程增多,知识加深,并且更新速度快,不像小学那样1+1=2也要反复讲几天,所以我们不能把小学随学习方法用于中学的学习,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同学开学以来成绩比小学退步的原因,因而我们要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方法。具体如下:一、授课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2、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做好课堂笔记3、做好复习(作业,理解,强记)4、开展多种兴趣爱好5、制订学习方案,提高自学能力习惯,其他同学注意听哪些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四、共勉老师: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未到来,每一位"立志成才"的同学.都要把握今天,实现我们的理想."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同学们,有没有信心。五、全班合唱《中学时代》结束。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韩洪小学二年级一、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二、活动准备: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四、活动过程: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2、活动开始: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建议:〔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奉献。〔4〕班干部起好带头典范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每个人都承当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集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在班集体中,老师期待大家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奉献出自己的一点点力量,那样我们的班级就有大大的力量。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五彩缤纷的文学遗产,让我们领会了博大的情怀,感悟精深的文化。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要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公民意识教育主题班会韩洪小学二年级一、活动目的:2、知道什么是公民,树立公民意识,培养人本思想,关注公民教育提升公民意识。

  二、活动形式:幻灯演示、讨论、演讲等。

  三、活动说明:活动对象:二年级全体师生

  四、活动准备:五、活动过程:

  主持人:目前,我国正朝着建设现代化国家迈进。建设现代化国家包括了许多方面,但一个核心问题是人的现代化。它的标志就是人民成为公民并知道什么是公民。

  但在现实生活中,群众的公民意识淡薄,关于公民意识的宣传、教育也与时代的要求远远不相适应。时代呼唤公民意识!今天我们就以“关注公民教育、提升公民意识〞为主题,揭开这次主题班会的序幕。

  主持人: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分不清公民与人民的概念,常常将它们混为一谈,该用“公民〞的场合却用了“人民〞,该用“人民〞的场合却用了“公民〞。问题探讨1:

  主持人:请哪一位同学来分辨一下公民与人民的不同好吗?学生答复。〔略〕PPT演示:1、性质不同。公民是与臣民,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人民那么是与敌人相对应的政治概念;

  2、范围不同。公民的范围比人民的范围更加广泛,公民中除包括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

  3、后果不同。公民中的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切公民权利,并履行全部义务;公民中的敌人,那么不能享有全部公民权利,也不能履行公民的某些义务;

  4、公民所表达的一般是个体概念,人民所表达的往往是群体概念。

  主持人:同学们,我们已经分辨了公民与人民的概念,接下来再问两个问题。

  问题探讨2:

  主持人:什么是公民?学生答复。〔略〕

  PPT演示: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凡具有我国籍的人都是我国的公民。

  班会小结:

  老师:同学们,首先,祝贺大家这次主题班会获得的成功!诚如专家老师所说,“小学生不但要开展自我,更要关注社会〞。我想,通过这堂主题班会,大家开始关注社会,开展自我,树立了强烈的公民意识。在这里,我要再次祝贺大家!

  当然,作为一位公民,我们也不要忘记自身应尽的公民义务。如果人人都能知晓自身的公民权利和义务,人人都有强烈的公民意识,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公民生活将会更加幸福美好。今天的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生态文明教育主题班会

  韩洪小学二年级一、活动目的:

  1.配合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活动,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故事、视频、课件讨论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在校、在家、在外的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

  2.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生态环保知识,逐步形成“善待自然、保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风气,到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

  3.懂得环保的意义,能从自身做起,践行绿色生活节能减排,构建环保和谐校园,共享绿色美好校园。二、活动准备:ppt课件、声音、视频材料

  三、活动过程1.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你是希望生活在花草艳丽,绿

  树成荫,到处都是鸟语花香的环境中;还是生活在到处都光秃秃的,非常脏的环境中呢?

  这样,请同学们看两个视频,然后再答复。视频一视频二

  2.地球在哭泣。师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开展,我们的环境在不断恶化,资源越来越短缺。我们的蓝天不在蔚蓝,江河不在明澈,空气不在清新。我们的地球正在遭受着苦难。

  幻灯显示“全球十大问题内容〞。身边的环境师述:在我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污染环境的情况呢?学生讨论列举。视频三:身边不文明行为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体会在、感受。3.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做?视频联播:生态文明我们在行动4、建议《人类,你走向何方》幻灯显示。师生齐读〔音乐播起《我们从小讲礼貌》〕结束语:地球是个充满生命的地方,是个绿草盈盈的水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节能环保,生态文明,从我做起!第3篇:医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论文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论文:论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摘要:理想和信念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因此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坚决信念,是改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理想信念大学生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坚决信念。〞当前,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底,大学生有理想有信念,才能树立人生奋斗的目标,对未来美好生活不断的追求,为实现社会和谐、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勇往直前。

  1.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1.1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今天的大学生,可以说处在一个十分复杂又多变的环境中,对大学生实施理想信念教育有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从国内环境看,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说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成功之路。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科学开展观的提出,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体育、军事等各方面的不断进步,都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现阶段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开展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各种思想观念必然相互交汇、相互冲撞、相互激荡,新生的、进步的东西会催生,而消极的、腐朽的、落后的东西会沉渣泛起。对此,假设放松教育,不加以正确引导,就极易造成大学生在理想目标认识和追求上的无所适从。另外,由于大学生受到社会阅历较浅的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比拟模糊,不能全面客观的看待。如腐败问题,大学生一般只看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却看不到它的历史性、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看不到党的执政为民的执政方式在逐步加强,因此局部学

  生对党的领导产生不信任。还有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上,只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外表的繁荣,就认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优越,而看不到我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仍有少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信心缺乏,缺乏一定的政治鉴别力,这都不利于大学生坚决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篇九: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摘要:“以人为本”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观和培养“以病人为本”职业观;“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蕴含着“敬畏生命”、关切人类命运和宣扬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关键词: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以人为本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在从事实践活动时根据价值目标,通过比较、选择等理性判断后对价值活动的方向所做的选择和把握。价值取向决定于主体的价值追求和内心信念,通过调节、控制主体的行为而实现。价值取向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任何价值取向都指向一定的价值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即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它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1]。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其价值目标中,既具有意识形态性,也具有非意识形态性;既有全局性的,又有局部性的;既有长期性的,又有即时性的。根据培养的目标可分为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必须达到的目标和希望达到的目标、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高层目标、中层目标和低层目标[2]等不同种类,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取向也体现出不同的层次性,既有解决普遍性问题,又有解决某一领域的问题,还有解决一些具体性的问题[3]。任何事物的普遍性中都存在着特殊性。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是培养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教育主体在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对教育活动的价值方向所做的选择和把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决定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的价值取向。一、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含义医学寄托了人

  们很多美好愿望和憧憬,是与人的生命、人的生物体发展、人类命运密切相关的行业。200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以人为本”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共识,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具有特定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内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和形成“以病人为本”的职业观。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他们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双方都希望通过此活动达到自己的目标。教育者期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形成社会期望的思想政治素质;受教育者期望通过此活动,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践能力,成为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现代人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坚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育过程是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通过对话的方式达到目的。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注重医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医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医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但同时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接受教育的主体身份参与教育过程。现代医学生已经具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在他们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也逐渐学会了对事物和行为的独立判断、决策和

  选择。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不是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

  容,而是在接收到教育者传递的教育信息后,根据自身的需要、知识结构、

  价值取向、学习目标等决定吸收哪些教育信息,排除哪些教育信息。以往的

  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政治需要和社会需要,而忽视了学生个人的需要。在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处于强势地位,而受教育者处于被动地接受地

  位,这种不平等、不对等、不交流、不沟通的教育方式受到大家的批判,也

  引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质疑和抵触,效果不佳。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树立教育者与医学生平等的思想观

  念,在教育活动中,平等交流、共同探讨相关理论和问题;教育要明确对象

  和目标,深入了解医学生思想状况、知识结构、社会阅历、家庭背景、思维

  习惯等,有针对性地建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要注重医学生的主体性,采取

  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说理方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手段、因材施教、因

  人施教;教育者要以理解、宽容、与人为善、鼓励支持的态度对待受教育者

  合理的个人发展目标与价值追求,

  消除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需求,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发挥医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主性。自主性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受外界干扰,能够根据客观条件和实际状况独立地做出判断和选择。发挥医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主性,需要了解医学生的需求,审视医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要求。现代医学生身处的时代与以往不同,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比较复杂,全球化成为发展趋势和网络化比较普及,国内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各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现实生活中种种新矛盾和新问题使医学生的思想产生迷惘和困惑,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增强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引导医学生主动解疑释惑,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分析判断能力;消费社会的到

  来,不断激发人的欲望,各种外在刺激使人处于内心的浮躁和不安定中,许多人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和信念,迷失了人生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未来从事职业的神圣性要求医学生养成淡泊名利、救死扶伤的高尚品格和仁爱精神,而现实社会中的市场经济不断激发人的欲望,对任何行为都以支出与产出、成本与效益等经济杠杆来衡量,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医学生自主地协调职业神圣性与利益驱动性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幸福观、医学观;开放时代与开放世界的特点要求医学生主动培养自己用历史的深邃意识和世界的全局眼光观察社会的发展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变

  化,教育者要认真研究在学生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深刻性的新的思

  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并与社会主流的思想道德观念相对

  比,引导医学生追求合理、有益、主流的价值和意义。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就是要发挥医学生自主性、积极

  性、创造性,激发学生主动培养自身品质,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身能力的

  发展的需求,建构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独立精神和自由人格;弓I导医学

  生自主地按照国家、社会、人民的需要和自己的能力、个人兴趣爱好去设计

  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天赋,形成独立、丰满的个性;弓I导医学生进行

  自我教育,加强自我修养,实现自身的超越和升华;引导医学生自主选择学

  习方式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实

  现教育者引导教育与受教育者自主教育的有机统一。

  医疗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减轻病人的病痛,实现人类的健康长寿和

  全人类的长久发展,这是所有医疗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实现医疗活

  动的根本目的,医疗卫生工作者要树立“以病人为本”的职业观。这里所说

  的病人不仅仅指当前身体有病痛的人,还指潜在的病人和未来的病人。形

  成“以病人为本”的职业观,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使医学生深化职业

  认知、培养职业情感、勇于承担职业责任、树立职业理想,培育职业荣誉

  感。

  职业认知是医学生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性质、职业服务对象、医疗工

  作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职业人的社会地位、职业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职业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全方位的

  认识。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针对医学生专业特点,客观认识自己未来所

  从事的职业,形成坚定的职业思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是在职业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职业的爱憎、好恶之感,它会

  影响职业人的职业责任的承担和职业义务的履行,是个体职业劳动的动力来源和感情基础。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崇敬之心、热爱之情,形成敬业、乐业的决心。在现代社会,职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在社会中必须从事一定的职业,通过承担职业责任和履行职业义务发展个性与才能。职业责任是人的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公民履行社会义务的主要途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养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在职业活动中维护病人利益,自觉自愿地承担职业责任。

  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生涯中孜孜追求的目标,是职业生活奋斗的方

  向,它是人们在职业岗位上工作的源动力,也是在职业工作中克服困难、

  继续努力、不断进取的指明灯。医学是人们心目中的高尚职业,古有“医乃

  仁术”、“大医精诚”之说,今又称医务人员为“白衣天使”,从事医学职

  业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

  取向,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一切为了病

  人”的职业思想,并将此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创造价值

  的过程。社会人在社会实践中,尤其在职业活动中创造价值以满足自身与他

  人的需要。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引导学

  生树立“以病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职业实践活动追求高尚的人生价

  值,攀登更高的德性境界,满足职业人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医学职业为医学生提供了体现个人价值的机会和舞台,他们可以通过未来职业生活赢得荣誉、声望和影响力,通过职业活动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目标,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精神内涵敬畏一词来自西方的“awe”,“敬畏:一种掺杂着惊讶、恐惧的尊崇的情感。一种对威慑性崇高的深刻的惊奇和尊重的情感。”(《韦伯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又尊敬又害怕”。敬畏融合着人类对神圣或神秘事物所激发的尊重、崇敬、惧怕情感,它表达的是人的一种情愫,一种情怀。不知敬畏就不知天高地厚,人类就会产生狂妄心理。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中都有敬畏之内容。从广义上来说“敬畏生命”指敬畏所有的生命。此观念最早由法国医学家、哲学家阿尔贝特•施韦泽提出。在她看来,敬畏生命,意味着对一切生命,包括人和其他动物植物的生命,都应该保持敬畏的态度。“我的生命对于我来说充满了意义,我身边的这些生命一定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想要其他生命尊重我的生命,那么我也必须尊重其他的生命。传统道德观念一直局限在人与人之间,这是极其狭隘的,我们应当有一种没有界限的道德观,把其他动物也包括在内。”[4]他提出敬畏一切生命,因为一切生命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医学是为救治生命、发展生命,进而提高生命质量、维护人类健康、促进人类生命体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人更要懂得敬畏生命,首先是敬畏人的生命,进而再推及其他生命。对人的生命的敬畏是在对人的生命的本质、存在方式和人生价值的理

  解,对人的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崇敬的情感。人类医学知识的增进过程是人类理解敬畏生命深刻内涵的过程,医学发展的历史是敬畏生命的人类情感逐渐形成的历史,对医学学科性质的逐步理解和医学知识的渐进掌握过程是敬畏生命的情感养成的过程,而对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和体察过程是敬畏生命的情感逐渐深化的过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和体悟人的本质、人的情感、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过程,培养“敬畏生命”的生命伦理思想。

  懂得敬畏生命的人会使人的生存更有意义,使人的生命存在更加丰富,使人的生命过程更有价值。“善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理。”[5]敬畏生命蕴含着对人自身生命的责任感,表达着人追求善的伦理情怀。具有敬畏生命的情感,医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才能使医学科研和医疗过程更伦理、更道德、更人性。

  医学的力量已经变得非常强大。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科学和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安乐死、试管婴儿的血缘认定、堕胎、器官移植、辅助生殖中的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及代孕母亲、基因重组、单克隆抗体技术、PCR技术等更新了人们对医学的认知,挑战着人们心理承受能力,引发了一系列的道德难题。“能够做的就应当做吗?”“在医学技术中我们应当做什么?”我们到底如何判断项医学科学研究能够继续、一项医学技术可以使用、一次医学实践活动是合适的?“人是目的”,这是哲学家发出的声音,这种最强声音是对当代医学发展的一种警示,是对医学不端行为的怒吼。医学工作者的医学实践活动要从

  维护人类利益出发,以人为目的。

  医学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或者说“人是目的”。这里的人包括三个

  层次:人类整体、人类群体和人类个体。罗伊•伯特

  (Royporter)

  在他的《剑桥医学史》中感叹:如果不坚持正确的医学目的,“重技轻

  人”,那“医学的成功可能正导致一个自己创造但又无法控制的怪物”。人

  类不能创造毁灭自己的医学怪物,因此一切不符合人的利益和诉求以及人类

  发展的医学成果和医学技术都是不可用的。医学的发展要符合人类整体利

  益,在不损害人类整体利益的前提下维护人类社会中某一群体的利益,在

  不损害人类整体利益和群体利益的前提下维护人类个体的利益。医疗工作

  者直接接触的是个体生命,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

  取向,就是引导医学生从民族发展和整个人类的高度审视个别医疗活动的合

  理性,在利用医学科学技术维护个人利益的同时关注民族群体和整个人类

  的生物体可持续发展,形成关切人类命运的情感和肩负维护人类生命体可持

  续发展的职责。

  医学源于救治生命、解除病痛、理解和关心病人,医学的起源和发展都

  充满着利他性和人文性。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医学领域的表现,是

  在医疗活动中对人的生命的关注、人的生存质量的提高、人的情感的关切、

  人的心灵的安慰和人的发展的考量。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体现了

  医学对善的追求,它根本目的在于探索医学真理,发挥医学功能,实现价

  值目标。医学是行善的手段,它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热爱,对人的理解和关

  心,提倡尊重人、保护人的个人权益。医是一门艺术,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

  克拉底强调“医学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它不但以减轻病人的

  病痛为目标,还要以美的语言、思想和心灵引导病人,使病人减轻病痛的

  同时体会到世界之美,进而也把美撒播人间。医学是真、善、美统一的科

  学。

  医学的发展充满了人类的博爱精神。博爱精神表达的是“无差等的”

  爱,就是医疗工作者不论病人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水平、体态容

  貌、性情等差异,都普同一等、一视同仁、尽心尽力;博爱体现为医疗工作

  者要有独立的价值取向、独立的学术风格和独立的处世原则,他们不受世

  俗世界污浊之气的影响,达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止于至善”的至

  高的道德境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

  引导医学生不但要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性内容,还要使他们“具

  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

  :利他主

  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沉着、果断、不迷信。”[6]使他们在自己

  的职业生涯中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治病救人,给世人施以爱心。在传播爱心

  的过程中考量医学发展的方向,行使医疗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人类责任,

  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9:179,186-187.[2]邹安乐•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取向[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

  (4):85-86.

  [3][法]阿尔贝特•施韦泽•敬畏生命[M].陈泽环,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268,9.

  [4]卡斯蒂格略尼.世界医学史: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35.

篇十: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南京医科大学关于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推动医学教育发展,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医药卫生人才,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

  1、医学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基本要求,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是医学院校面临的一项重大的任务。加强和改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我国医学卫生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人类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正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这就要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必须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把他们培养成为尊重人类、尊重生命、有爱心和高尚职业道德的人类健康的守护者。

  3、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遵循医学自身发展规律、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六十年代以后,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及行为因素诱发的心脑血管病、精神疾病、肿瘤等非传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人类对健康的定义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就对医药卫生人才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教育应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也是医学人文性复归的客观要求。

  4、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未来医务人员道德水平的客观要求。高等医学教育以培养德术兼备的医学人才为己任,在医疗实践中,医德与医疗技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整个医疗卫生的防治诊疗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对所有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古今中外,医德所要求的具体内容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是一致的,这种现实的要求就迫使医学教育从开始就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打好职业道德的基础。

  二、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加强我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为导向,紧密联系我校教育改革与发

  ofrualdinkgwtesc,pbyhm

  展的实际和医学生的特点;以人文素质培养为基础,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努力提高我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

  加强我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人文知识的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多种形式教育相结合、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相结合,在继承我校人文教育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三、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目标,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前途命运,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同时要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2、以医学人文知识教育为起点,培养医学生对医学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认识。着眼于树立正确的医学价值观,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医学的人文内涵,提高对医学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医学行为抉择能力,从而把握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正确方向,确保医学技术永远造福于人类。

  3、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了解学医的目的是对人的爱和关怀。医学不仅要努力克制病魔,更要服务于病人,始终满腔热情地关注、关怀和关爱病人,保障每个人生命价值、医疗权利和健康利益、人格尊严和人生需求,使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病人、讲求公正、追求和谐,力行善美。

  4、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支撑,促进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措施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主渠道作用

  1、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将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纳入医学教育体系中,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学时应占总学时的10-15%。除必修的人文社会医学课程外,增开人文社科类选修课。学生所选人文社科类选修课课时应不少于规定选修课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ofrualdinkgwtesc,pbyhm

  以学科构建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主要有文、史、哲、音、美、心理学、“两课”等。此类课程约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二分之一,主要让医学生建立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由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课程,主要有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史、卫生法学、医患沟通学等。此类课程应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四分之一,主要让医学生能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探讨与医学有关的若干问题,引导他们尊重生命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同时尊重人和人的权利,正确认识和处理医患关系。

  由多学科融合后形成的综合课程,主要有社区卫生保健、医院管理、人口学、运筹学等。此类课程应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四分之一,主要是融人文素质培养于医学实践之中,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以上三类课程相互联系,根据学生所在年级的不同,分阶段渐进,贯穿医学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低年级学生以第一类课程为主要内容,辅之早期接触病人,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和责任感;二、三年级学生以第二类课程为主,在此阶段学生参加社区医疗实践与健康调查,使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高年级学生以第三类课程为主,结合临床实习、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在临床实践中理论联系实践,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素质。

  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积极尝试多种形式。如指导性自学、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交互式学习等。必须讲求实效性,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学习成绩评价方法方面,应逐步推广以撰写论文、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考核,侧重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2、在医学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医学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渗透人文精神,加强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专业课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把课堂教学不仅仅作为传授医技的渠道,更作为育人的渠道,将人文精神教育融汇于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有效地促进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在专业课教学中应选用该专业发展史上里程碑事件、著名科学家的事迹等启发学生;还应增加相应的伦理学、社会学、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医学伦理学中的自主、知情同意、伤害、最优化的基本原则应贯穿到临床各科教学中。3、在见习、实习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医学教育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医学教育的见习、实习阶段,尤其应注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各见习、实习教学单位应结合医学生见习、实习所接触的典型病例、以及本单位曾发生的典型事例,进行医学人文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将

  ofrualdinkgwtesc,pbyhm

  ofrualdinkgwtesc,pbyhm

  育医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尽责”的优秀品质和立志成才、服务社会的崇高追求。

  (三)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建设

  1、加强医学生人文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有坚实的学科支撑。要加强医学人文学科建设,通过人才引进、师资重组和硕士、博士点的建立,逐步培养、聚集一批医学人文学科优秀学术人才;同时,大力开展医学人文课题研究,形成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使之发挥对医学人文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孵化器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医学人文重点学科。2、努力提高基础和专业课教师的人文素质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不仅需要一支优秀的人文社科类教师队伍,还必须提高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人文素质。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对医学生有重大影响。他们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兼备深厚的医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在医学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把人文知识有机地融于教学内容中。为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应提倡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推进以提高文化素养为核心的大学教师的继续教育。3、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制度和激励机制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必须要有制度和机制的保证,必须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明确对医学生人文社科类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并规定为实现这些要求所需要的学分。普通本科生必须完成4个学分,七年制医学生必须完成7个学分的人文社科类选修课,还必须完成计3个学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有规范和稳定的活动内容,大学生艺术团及各种以科技文化活动及社团的活动,听取院士报告、名家论坛等系列讲座,并给予选修课学分,具体学分的认定由教务处与主办部门(学工处及团委等)出台相关细则执行。各学院应在学生工作处的指导下在每学年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时将人文素质作为重要的测评因素;医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应作为评定奖学金、推荐免试研究生及优先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

  五、充分发挥学生工作处、团委以及学生会在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的学生工作处、团委是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这些部门的工作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会及社会社团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平台。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工作处、团委、学生会及社团的组织优势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学生工作处、团委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领导、指导和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的吸引力和创造力,创造多种平台、载体和途径。广

  ofrualdinkgwtesc,pbyhm

  泛开展高品位、多特色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竞赛,开辟人文素质教育的网络阵地,建设校外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等,丰富医学生校内外文化生活,营造出浓郁、生动、健康向上的校园人文氛围。六、切实加强对我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领导

  学校各级领导应从学校教育发展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始终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切实解决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学校要加大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经费投入,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施,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建立健全与学生全面发展相适应的人文素质教育和管理制度、体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人文教育的健康发展。教务处、学工处、团委要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对全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各二级学院要积极配合,密切协助,不断拓宽思路,创造性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医政学院建设,为学校加强人文社会学科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学科支撑;发挥医政学院在我校人文素质教育决策咨询、工作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都应当积极关心支持学校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ofrualdinkgwtesc,pbyhm

篇十一: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P>  雷锋精神在高职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价值彰显

  作者:汪小莎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第14期

  汪小莎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100)

  摘要: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雷锋精神在高职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彰显出宝贵的时代价值。具体表现在:雷锋政治坚定、理想崇高的爱国精神对高职医学生政治理想的指引作用;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对高职医学生道德理想的提升作用;雷锋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对高职医学生职业理想的榜样作用;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对高职医学生职业追求的激励作用;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对高职医学生生活理想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雷锋精神理想信念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b)-0142-02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科学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201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高度概括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医学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医学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和职业使命决定了从事医学事业所应具有的职业精神。医学职业精神主要包括:职业立场,即世界公认的人道主义、利他主义;职业目的,即通行于医学界的救死扶伤、服务健康;职业态度,即行医者必须具备的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职业理想,即全面优化医学价值追求的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从医学职业精神中衍生出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包括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方面。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新时期,雷锋精神与医学生所应具有的理想信念有着相通的价值内涵和核心要义。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促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雷锋精神在高职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彰显出宝贵的时代价值。

  1雷锋政治坚定、理想崇高的爱国精神对高职医学生政治理想的指引作用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雷锋精神的内核,彰显了雷锋以党和国家的意志为先、以党的方向为奋斗方向的高度政治自觉。在《雷锋日记》中,“党”、“祖国”、“社会主义”是出现最多的词语,这是雷锋不懈奋斗的方向所在,也是他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处处以国家、民族和集体的利益为重的理想追求。对于高职医学生来说,爱党、爱国应该是最基本的政治价值追求和道德价值选择,这也是医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立场,即爱党爱国是世界公认的人道主义、利他主

  义的坚实根基。当前高职医学生的主体为“90后”,在社会转型期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影响下,部分医学生表现出政治立场不够坚定,理想信念缺乏,价值观念迷茫,组织纪律涣散,榜样目标缺失等问题。引导高职医学生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坚定自己的专业选择,树立关心民众疾苦,为国家医学事业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从而激发起医学生热爱医学,投身医学的学习热情,不断提升个人职业素质,才能不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使命。

  2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对高职医学生道德理想的提升作用

  雷锋用一生的行动告诉我们,“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为了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这种奉献精神正是雷锋精神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准备投入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医学生应拥有的可贵品质。马克思曾说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远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医学正是这样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事业,利他主义精神是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始终以病人为中心,坚持患者利益至上,切实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医学生所应明确的的职业目的,即通行于医学界的救死扶伤、服务健康。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有时,是治病;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因为疾病并不全部来自肉体,有时源于精神和心理,因此治疗并不总意味着治愈某种疾病,有时候意味着体恤、减轻痛苦。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的注意力不仅仅集中到疾病的过程本身,更要集中到患者的体验上。医学生只有具备服务病人,帮助病人,乐善好施的慈悲心怀,才能秉承“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精神与信念,真正适应从过去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职业诉求,完成医学职业岗位所赋予的道德使命。

  3雷锋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对高职医学生职业理想的榜样作用

  “螺丝钉精神”是雷锋精神的精髓所在。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在学习上,我们也要提倡医学生学习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勇于赶超,勇于拼比,不甘落后。这也是医学生所应把持的职业态度,即行医者必须具备的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隋唐时代孙思邈说过:“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明代外科学家陈实功说过:“再遇贫难者,当量力微赠,方为仁术;不然有药而无伙食者,命亦难保也。”对医学事业的不懈追求是医学生应该树立的职业理想,即全面优化医学价值追求的医乃仁术、大医精诚。医学是一项严谨的事业,生命的不可逆性要求我们尊重科学,敬畏生命。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就是要医学生立足学生身份,在学习、研究和实践时,善于挤时间、钻问题、攻难关、求真理、攀高峰,不断练就精湛的实践技能,培养仁爱的医学情怀,锤炼高尚的医德修养,为病患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4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对高职医学生职业追求的激励作用

篇十二: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P>  医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理想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理想会给予一个人向善的力量,同时也会赋予其拒恶的勇气,人的一生,难免有坎坷,有挫折,有各种各样的诱惑,胸怀远大理想的人,不会自暴自弃、随波逐流,也不会在利益与诱惑面前,放弃自尊。

  摘要:行医既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职业,又是一个需要学习博大精深的科学知识、掌握日新月异的新技术的职业,同时医学关注健康、生命至上的社会属性需要从医者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水平,这些都对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让医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真正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务工作者,是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的根本职责。

  关键词:职业理想;医德教育;人文素养;医学教育;榜样教育;医术精湛;人格品质;人文关怀;行为规范;理想教育;

  一医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理想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理想是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德国戏剧家、诗人歌德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

  理想提供人生前进的动力。理想是悬在人生之路上的明灯,指引人前行。作家高尔基曾说,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

  (二)医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是体现医学职业精神的要求

  医学生的职业理想,就是个人渴望达到的医学职业境界,是对未来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的超前反映。医学生个人的职业理想,与社会需求的医学职业精神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对生命的敬畏和人类健康的珍重,就是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关注病人的健康,重视病人的权利、人格,维护病人的利益与幸福,在专业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医疗临床实践中尊重客观事实与医学规律,依据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科学试验的开拓创新,在操作规范指导下进行医学临床防治疾病实践,防止差错事故,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健康服务。引导医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职业境界的憧憬和追求,就是在未来从事职业过程中所追求的贡献以及自我价值的体现。

  (三)现代医学发展要求医生必须有理想信念的力量支撑

  当下,自然科学属性领域均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各种新技术、新发现、新疗法等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仅一个《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每年增加的文献量就达40万余篇,这就要求从医人员必须终生坚持学习、艰苦探索。

  随着人类的进步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其社会科学的属性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现代医学更加强调社会、经济和心理因素对生理的影响以及人们内外环境、心身的统一,从而使医学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两者互相渗透和促进。敬畏生命、珍重健康的价值理念充分体现了其人与人互相关怀的人文属性,人们对生命权、健康权、知情权等的追求,给医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生命系统的复杂和奥妙无穷,注定了医学的复杂和困难。作为医学的实践者,医生被赋予了极高的要求,他们既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科学知识,掌握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品质,除此之外,医生的.价值理念还要与人们的期望和社会的需求吻合,只能在奉献、服务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医生往往是在被患者认可的情况下,才能获得精神的满足,这对个性张扬的年轻人无疑是个挑战,也难免会让医生遭受更多的误解、挫折。

  二医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大医精诚的理念

  我国古代孙思邈著述的《大医精诚》,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其思想精髓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医乃仁术,医者必须具有仁爱之心。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又说夫二仪之内,阴阳之中,唯人最贵,还说凡大医治病,必先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医务工作者要做苍生大医,广施善术。

  医者对患者要一视同仁,必须具有志存救济、一心赴救、普同一等的崇高思想境界。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

  医者要有勇于担当,不计个人得失的气魄,恪守淡泊明志的道德理想。医者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凶吉,护惜身命、不得持已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不得以佊法规,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

  医者必须勤学不倦,虚怀若谷,力求达到医术医德的完美统一。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必须涉猎群书,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务须刻苦学习,精研医理,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努力探求至精至微之医理,掌握至纯至熟之医术。

  医者必须注重自身修养,尊重同道。孙思邈指出: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对待患者,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冷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对待同道,则不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已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之膏肓也。这种注重自身修养爱护病人尊重同道的精神,堪为后世医者之行为准则〔2〕。

  (二)医师和医学生誓言

  医师的誓言就是医师对自身行为规范的承诺,更多的是基于社会公认的医学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认可和追求。西方医学的奠基人、被后人尊称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人希波克拉底提出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明确了医生对病人、对社会的责任及医生行为规范,两千多年来,其基本精神一直被视为医生行为规范被广泛接受,直到今日,在很多国家的医学生入学时还要学习该誓言,很多医生就业时还必须按此誓言庄严宣誓。1984年,世界医学会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日内瓦宣言》,它制定了国际医务人员道德规范,明确指出病人的健康是医务人员首要关心的、具有头等重要地位的问题,医务人员应坚持医学事业光荣而崇高的传统职业道德,其基本精神与《希波克拉底誓言》一脉相承。在1988年的英国爱丁堡召开的世界医学教育大会上,通过了《爱丁堡宣言》,该宣言指出:病人理当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生,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2002年,《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发表,为当代医师提出了21世纪医学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到目前为止,已有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在内的3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个国际医学组织认可和签署了该宣言。中国医师协会于2005年正式签署该宣言,加入推行《医师宣言》的活动,中国的医师承诺的誓言包括了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终生学习等六个方面的内容,高度凝练了医师的职业精神和要求。1991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以文件的形式颁布了《医学生誓言》,它是在充分吸收了国际上公认的几个誓言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而制订的,它既是对医学生的要求,更是对他们未来成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精神要求。三医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推荐访问: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 医学生 教育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