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教育整顿 > 教育专题地图集的色彩设计

教育专题地图集的色彩设计

时间:2022-11-22 20:40:05 教育整顿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是我国第一本专门针对高等教育编制的教育类专题地图集,使专题地图集的纵深发展又前进了一步。《图集》全面客观地呈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具有广阔的视野和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图集》在专题内容的色彩设计上独具特色、清新淡雅、美观大方,庄重而又不失活力,与教育专题信息紧密结合,将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的各类信息以地图可视化的形式直观地表达出来,深刻反映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及内在的发展规律。

一、色彩的本质

色彩是一种视觉神经刺激,它是由于视觉神经对光的反应而产生的。人的色彩感觉产生主要有四个条件,即自然界可见光、对可见光吸收与反射的物体、人体的视觉器官和人的视觉神经系统,如果说前两个要素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第三、四个要素则是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因此,可以认为色彩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色彩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可见光穿过三棱镜后得到的结果,所以白光是所有色光的复合。第二,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之所以看到色彩缤纷的世界,是由于光经物体反射或折射进入人的眼睛,通过角膜、瞳孔、水晶体、玻璃体到达视网膜,在这里转换成特殊的信号,经由视神经传入大脑而产生色觉。第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色彩最终是感觉的一种。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而产生色感时,必然导致人产生某种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事实上,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过程是同时交叉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有一定的生理变化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在有一定的心理活动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变化。如红色能使人生理上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心理上具有温暖的感觉。长时间红光的刺激,会使人心理上烦躁不安,在生理上欲求相应的绿色来补充平衡。因此色彩的美感与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快感有关。

二、地图上色彩的习惯用法

在地图设计中,有些色彩经过长期的使用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地质图除外,它的用色方案是全世界统一的,1881年在意大利伯伦亚的一次国际地质学术会议上正式确定。在进行地图设计色彩时,应该尽量遵循这些习惯用法。例如,蓝色表示水系(所有地图);红色表示温暖、蓝色表示寒冷(气候图);黄色和褐色表示干燥、无植被(分层设色图);棕色表示地表,如等高线(地形图);绿色表示植被(所有地图);暖色调(前进色)表示正值,冷色调(后退色)表示负值等。

三、《图集》的色彩设计分析

1.《图集》整体色彩设计

结合教育专题信息的内容体系,对《图集》中的学校、学生、教职工、教育经费、办学条件、教学与科研以及专题内容七个不同模块做了不同的色彩整体设计,力求从整体效果上区分各种不同类别的指标模块。例如,教职工模块以红、橙色系为主,由于教师多让人联想到蜡烛或烛光,因此以其象征意义的红、橙色系为主;学生模块以绿色系为主,因为学生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类似于正在生长的绿色植物,因此以绿色系为主。另外,同一模块的边框背景色和图面背景色设置为同色相而不同饱和度的形式。边框背景色的饱和度较高,有利于区分各指标模块;图面背景色的饱和度较低,便于衬托图面内容。

2.点状符号色彩设计

(1)利用不同色相表示事物(现象)的类别。点状符号多用色相对比的形式区分具体的内容,如利用不同的色相来分别表达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生数、招生数和毕业生数。蓝色有纯净、方兴未艾的含义,用于表达招生数;绿色有积极、茁壮成长之意,用于表达在校生数;黄色有成熟、金秋收获的含义,用于表达毕业生数。

(2)尽量与事物(现象)的固有颜色或其象征意义的颜色保持相似。这样的设计紧紧抓住读者的色彩心理感受,便于引起读者联想。

(3)色彩的面积应与饱和度成反比。点状符号的色彩带面积较小,需要加强饱和度,多用原色、间色,少用复色,使符号与符号之间有一个鲜明的对比,尤其在结构符号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色来表达各种结构的点状符号。

(4)《图集》中表达专题内容的点状符号鲜明、醒目、突出,而作为底图的点状符号则要求色彩素雅、清淡,这样能够突出表达专题要素。位于表层的点状符号与位于底层的面状符号的色彩尽量呈互补色的关系,这样可以使两种符号都能够突出地展现,增加对比效果。此外,点状符号的设计还考虑到了符号本身的图形、大小以及印刷的经济、技术条件等。

3.线状符号色彩设计

(1)利用色彩对比表达主、次要素,达到图面层次分明、清晰易读的效果。线状符号色彩的设计,首先应确定各类线状物体(如境界、河流、海岸线等)本身的主、次,然后利用色彩对比,表达主、次关系。例如,在行政区划界线设计中,各级境界线用色应浓艳、醒目,而河流、海岸线等属于辅助要素,其符号用淡蓝色和青冈色表示。

(2)利用不同色相表示制图现象的质量差异。地图上可以利用不同的色相,来区分线状物体或现象的质量差异。例如,用于教育专题信息可视化表达的底图中,以蓝色线表示河流、以淡蓝色线表示海岸线、以黑色表示国界、以带状灰色表示境界色带。

(3)利用色彩的饱和度变化表达教育专题信息的发展动态。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迁移路线、“高考移民”等可以用动线符号的宽窄表示数量大小,用色彩的深浅表示其变化的线路,生动地描述这些专题信息的发展动态。

4.面状符号色彩设计

(1)反映事物(现象)质量特征的面状符号色彩,设计时应尽量考虑到能符合自然色彩(或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及相互间的质量差别。例如,在表达我国各地区特殊教育机构数的年平均增长率时,要显示各区域分布的范围及相互关系,设计时应使它们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别,并使整个图面协调均匀。因此,不宜过多采用类似色系,尤其是相邻区域,应多用对比色配合。

(2)表示事物(现象)数量特征的面状符号的色彩,应利用色彩的饱和度变化或冷暖色变化进行设色。当数值增大时,要相应地增加其面状色彩的饱和度,或者使色彩向偏暖方向变化;当数量减少时,则相反。

(3)《图集》中对于起衬托作用的底色,设计较为浅淡。一方面,底色不能给读者以刺目的感觉;另一方面,底色不能影响地图上其它主要要素的显示,应该能与它所衬托的各专题要素的颜色相协调。底图上常用不饱和色或间色,如淡黄色、米色、淡红、肉色、淡绿等色调来表示。

(4)色彩平衡问题。根据Munscll颜色协调理论,两个色块的亮度、饱和度、面积之积如果相等,则它们是平衡的,即要使两色块满足下式:

(V1C1)S1= (V2C2)S2

公式中V、C、S分别表示色块的亮度、饱和度、面积。如5PB3/5与5Y7/2的面积之比为14:15时,这两个色块才是平衡的。可见,色彩的平衡是色相、亮度、饱和度以及它们所占面积的艺术组合结果。因此,在对面积差别较大的面状符号进行色彩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色彩平衡问题。例如,在《图集》中,当以同种色相的不同饱和度来表达我国各地区自学考试的报考情况时,这时新疆和上海处在同一级别上,如果用相同的颜色值来表达这两个区域,就会由于面积的差别使得两个区域看起来并不在一个级别上。所以,应该对饱和度值做适当调整,或增加上海的面状符号饱和度值,或降低新疆面状符号饱和度值,以使读者在视觉感受上觉得二者在同一级别上。

四、基于色彩心理学的专题地图色彩设计

色彩设计在专题地图可视化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色彩给人以清晰、明辨、赏心悦目之感,同时合理的色彩设计也会恰如其分地表达各种信息。然而,专题地图色彩设计中并没有统一的理论指导,多数的地图色彩设计都是依据制图者的个人经验或某些行业标准来进行的。本文在对教育专题地图色彩设计分析的过程中试图引入色彩心理学理论加以分析论证,但由于客观原因所限,没有做深入探讨。色彩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色彩的物理性质和生理性质综合分析人的色彩感觉与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因此,以色彩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进行专题地图的色彩设计,有着很深的研究潜力。同时,这对于提高专题地图产品质量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推荐访问:地图集 色彩 专题 设计 教育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