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7篇)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7篇)

时间:2023-01-07 19:2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7篇)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内容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屮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岀,实施乡村振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7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7篇)

篇一: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内容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屮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一、完善功能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做优主城区文化旅游核心,打造青城山旅游服务屮心,做强大青城沿山旅游发展区,做精田园生态发展区,布局三大产业园区,二、聚焦五大工程,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实施特色镇(街区)建设工程,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实施农村文化现代化建设工程,实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程,三、深化两项改革,释放乡村振兴潜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成都市委三届二次全会强调,坚定推动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成都落地落,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当前,都江堰市正全面落实成都市委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规划为战略势能和策略动能,聚焦五项重点工程,深化两项重点改革,探索城市绿色发展新模式,全力打造成都建设全国重要的对外交往屮心的窗口展示基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各项部署在都江堰市开花结果。

  一、完善功能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做优主城区文化旅游核心。都江堰市坚持以功能建设为根本依托和核心支撑,规划面积约46平方公里,打造以文化娱乐、商贸服务为主的旅游城市核心。

  打造青城山旅游服务屮心。立足全域旅游视角规划城乡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以康体养生、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为重点,打造以高端酒店集群为主的旅游服务屮心。

  做强大青城沿山旅游发展区。打造三大功能板块,总面积约800平方公里。高山河谷旅游度假板块,主要发展高山滑雪、山地极限运动、漂流探险、河谷观光、温泉度假等产业;浅丘运动养生度假板块,主要发展运动养生、彩叶林观光、猶猴桃庄园度假、禅修静养等产业;大青城康体养生旅游度假板块,主要发展康体养生、会议度假等产业。

  做精田园生态发展区。依托都江堰精华灌区,保护川西田园生态本底,推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建设和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总面积约350平方公里,做精自流灌溉田园、水润天府文创、现代水利功能拓展、道源养生农旅示范四大产业功能。

  布局三大产业园区。打造以休闲娱乐、文化创意、水上运动、生活服务等产业为主的滨江新区文化娱乐集聚区;以休闲旅游、医疗康养、高端会议会展等产业为主的大青城休闲旅游产业园区;以特色医疗食品、旅游装备制造等绿色科技产业为主的四川都江堰经济开发区。

  二、聚焦五大工程,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实施特色镇(街区)建设

  工程。都江堰市立足“六山一水三分田”的资源禀赋,坚定落实成都市委“以大生态观将城乡作为有机生命体,构建山水田林城生命共同体”的规划理念,重点培育青城山镇、聚源镇、大观镇和蒲阳镇4个特色小镇。青城山镇主要依托都江堰一青城山风景名胜区,重点发展旅游服务业、高端会展业;大观镇主要依托都江堰一青城山风景名胜区和大青城休闲旅游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康体养生、创意产业;聚源镇主要依托都市现代农业、通用航空机场,重点发展通用航空旅游、教育科研;蒲阳镇主要依托四川都江堰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绿色工业,提供产城一体的服务配套。

  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都江堰市川西林盘资源丰富,现有林盘586个,川西民居、古寺庙、古遗迹80余处。蒲阳镇汪家院子、安龙镇李家院子等8个林盘院落整治进展迅速;柳街镇黄家大院发展特色餐饮、高端民宿、小型博物馆和席草编艺工坊,着力打造川西林盘原乡生活体验区;石羊镇朱家湾林盘以川茸和禅道文化为本底,着力打造养生文化特色林盘;聚源镇探索“特色镇+林盘+农业园区”模式,创新实践川西林盘修复利用。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大力推行“厕所革命”,先后投入4000余万元,改扩建公厕80座。未来3年,都江堰市将新建(改建)公厕60个以上,完成366个散居院落环境整治全覆盖。全面开展“三治一增”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山长制”,全力推进“百镇千村”建设行动,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景”优美田园景观。

  实施农村文化现代化建设工程。大力推进文化品牌建设,柳街镇屮国田园诗歌节,石羊镇花蕊故里彩林节,屮兴镇采茶节、安龙盆景艺术节和海棠花节,彰显了独特文化魅力。部分乡镇社区书屋与农家乐、民宿、酒店进行整合,打造乡村文化休闲空间,农村的书香味、文化范越来越浓。

  实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程。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小办公、大服务”增加公共活动空间。着力打造“互联网+”便民服务示范点和社区综合体,让“智惠社区”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以“六讲”活动、“古堰讲坛”“道德讲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狠抓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院落(小区)、特色街区、商务楼宇等小单元治理模式,全面推进社区综治屮心、“雪亮工程”建设,形成体系完善的“大联动、微治理”配套机制。

  三、深化两项改革,释放乡村振兴潜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发展獗猴桃、屮药材产业,集中连片发展茶叶、川茸、食用菌、笋用竹、冷水鱼等特色产业,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深化“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建成都江堰市农产品流通一体化综合增效平台,实现农副产品全程溯源。规范发展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支持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组建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构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经营模式,推广“生产全托管、服务大包干”和“公司化托管、专业化经营”,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扎实推进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在全省具有典型意义的美丽乡村示范区、农旅融合引领区、农村改革

篇二: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新时代下城乡融合的发展

  摘要:进入新时期,我国各大城市的农村发展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就,但城乡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必须重视这个问题,积极采取措施缩小城乡差距,紧抓乡村振兴机遇,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

  引言:随着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要对农村发展的不足之处有所关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城乡基础教育不平衡,阻碍了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因此要积极进行改善加快缩小城乡差距。

  关键词: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进程

  一、新时代下城乡融合的内涵

  1.1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是突破城乡二元结构

  农民在国家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农民的合法权益仍然需要不断努力才能得到维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仍然比较大;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城市工作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在工作当中,农民工所享受的待遇却与城市居民所享受的待遇不一致,导致一些社会不平等的现象发生。

  1.2城乡融合发展是在城乡差异化基础上的融合

  在新的时代,我们必须关注和处理城乡发展的整体差异。城乡融合的明显发展并不意味着城乡发展没有区别。显然,融合发展并不意味着消除这种差异,而是允许这种差异存在。社会分工导致了工农业的分离,把社会分成城市和村庄。这两种形式在许多方面是不同的,这使得城市和乡村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因此,新时期城乡融合的发展必须求同存异,所谓"求同":就是将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有

  机的整体。在城乡融合进程中,我们必须关注一个问题,就是不能把城市发展模式照搬到农村去发展农村。对于农村的建设要根据其自身的发展条件来进行,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城乡融合的发展进程。

  二、新时代下城乡融合问题研究

  2.1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比较低

  农村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程度相对较低。大多数居民仍然使用传统种植技术,而相对较少的居民使用高科技设备进行种植,这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同时,第二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工企业仍然以传统加工方式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促进加工企业的发展;一些乡镇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然而,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问题。当地旅游农业发展相对缓慢,起步较晚,导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程度较低。

  2.2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

  近年来,中国一直重视改善民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是,在收入方面还是有所差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的原因可以概括为:第一,二元户籍制度将普通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城镇居民";另一种是"农村人口",在一定程度上,这不利于保护农村人民的利益,事实上,这是把农民和城市居民分开。第二是就业,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出现了一些剩余劳动力,但在一些地方这些剩余劳动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城市工作的农民的素质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继续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2.3城乡基础教育不均衡

  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农村父母允许他们的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享受更好的教育,所以他们尽最大努力让他们的孩子在城市上学。结果,大量学龄儿童涌入城市的学校。因此,基础教育必须首先满足城市小学的需求,不断完善城市小学的设施建设;其次,农村小学教师与其他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较少。接受培训以不断提

  高自身能力的机会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之间的差距。农村教师的表现与城市教师的表现也存在一些差距。

  三、新时代下乡村振兴与城镇化的关系

  乡村振兴与城镇化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城镇化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它的乡村振兴往往更有成效、更有特色。同时,乡村发展较好的地区,城镇化质量往往也比较高。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期,既需要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也需要推动乡村振兴,做到双轮驱动。

  实现双轮驱动,要持续推动新型城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城镇化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广阔的市场需求、更雄厚的资金后盾和更强大的技术支撑,是乡村振兴重要的动力所在。新时代推进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这一过程中,既要适应我国产业布局调整的新趋势,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定居,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四、新时代下推动城乡融合实践路径

  4.1提高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以莱芜区高庄街道办事处为例,第一产业充分利用了当地农业种植技术,继承和发展种植技术,引进现代种植技术,不断稳步提高茶叶质量,并建立专门的茶叶生产基地,不断推动产业升级。第二产业在继承传统技术的同时,将现代高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不断发展适合本地区的旅游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2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和不断完善将极大地激发农民工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第二,取消对农民工的各种不公平政策,使农民工的权利不受损害,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不断提高他们的培训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4.3更加重视农村基础教育,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基础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农村基础教育,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继续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继续完善农村硬件设施,缩小城乡差距,;第二,继续稳步提高农村教师工资,不断缩小城乡教师差距。第三,继续增加农村教师与不同教师交流和进行学术讨论的机会,这更有利于农村教师的发展。同时,继续增加农村教师的学习机会,这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结束语:综上所述,要加快城乡融合的发展,必须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有序的人口流动体系和惠及城乡的金融服务体系。特别是要重视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人的因素,充分挖掘各方潜力,齐心协力加快发展,形成政府加强责任、社会积极参与、城乡人民共同努力实现农村早日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良好格局。

  参考文献:

  [1]李人庆.找准城乡融合的发力点[J].中国发展观察,2017(23).

  [2]张波.城乡融合互惠共生[J].城乡建设,2017(24).

篇三: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融合发展

  一、乡村振兴战略1.提出2.目标3.手段

  二、当前的农业农村问题1.农业关键问题2.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3.如何看待当前农业农村问题

  三、现代农业发展1.产业形态与发展2.价值链重构3.投入要素与技术进步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发展1.乡村治理的发展2.农村社会形态3.城镇化与农村发展

  五、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1.国际比较

  2.主要政策工具2.可能的发展方向

  六、相关问题讨论

  1.疫情2.5G3.国际关系

篇四: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作者:周珂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2020年第21期

  周珂

  乡村振兴战略与社会现代化建设规律所符合,能够为国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促进作用。而城乡融合发展则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目标,需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创新与优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促使城乡融合发展质量得到提升。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义

  新时期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使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逐步向乡村流转,加快农业整体发展,凸显农业基础地位,达到全民富裕的目标。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则可以促使农村发展速度得到加快,农村发展短板得到消除。

  二、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关系

  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城市与乡村的融合统一必将会取代现阶段的分离和对立状态。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对城乡关系进行重塑,切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深刻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国情。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关系变化趋势所符合,能够帮助人们更加精准的把握城乡发展规律。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要统筹规划乡村发与城镇发展,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只有从总体出发,系统考虑问题,方可以促使乡村发展质量得到提升。要在城乡发展规律的指导下,将城乡资源要素充分融合、发挥出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要对城乡融合发展方面的政策、法规等不断完善,增强城乡之间的互动性与联系性,促使乡村吸引力得到提升,振兴目标得到实现。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1、重塑城乡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为城乡融合,同时,城乡融合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两者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联。单单依靠乡村的力量,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因此,要将城市工业化资源的支持作用发挥出来。要紧密结合国家政策要求,基于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将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下去,逐步向农村大力倾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促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完善,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以及农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化开展,也能够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改善,增强农村的整体吸引力。要对城乡发展一体化覆盖体系大力完善,逐步将城乡二元结构破除掉,对城市农民落户条件适当放开,协同发展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将以城带乡的新型城乡关系构建起来。要通过政策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促使城乡居民权益的公平性、公共服务的均等性目标得到实现,均衡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统筹配置城乡要素资源,为城乡融合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支撑。

  2、充分结合农村实际

  不同农村具有差异化的经济基础与实际情况,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需将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贯彻下去。要对乡村现存基础深入分析,对其发展变化规律等合理推测,进而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与政策。要基于党中央的要求,将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下去,避免形式主义的存在,也不能够照抄其他地方的做法。总之,需将乡村现状、资源特点、发展目标等因素充分纳入考虑范围,这样方可以将乡村资源优势、特色面貌给充分展现出来。要对乡村

  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诸多内容统筹谋划,协调统一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促使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性、科学性得到不断增强。

  3、深化制度体系改革

  为促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得到增强,需对各项改革工作进一步的深化。要大力强化乡村振兴制度建设,对促进乡村发展领域的政策、法规不断健全,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制度支撑。首先,要深化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目前,我国土地资源日趋严峻,过去农村又将大量的土地资源贡献给了城市建设。基于此种情况,需对农村土地制度深入改革。如要对农村土地承包期限进行适当延长,促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得到巩固。要对土地征收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征地程序科学规范,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要将存量土地资源有效盘活,充分挖掘农村土地的潜力,更好的服务于农村整体发展。其次,要深入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将国家政策意见深入贯彻执行下去,全面核查农村集体财产,对集体成员资格科学划定,促使农民集体财产权益得到保障。要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对农村集体经济的运行机制深化调整,更加高效的配置与利用农村各项资源要素,促使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不断壮大与发展。最后,要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发展。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家庭农场等培育出来,逐步丰富经营内容,扩大经营规模。

  4、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与实现,因此,需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各类人才,同时,通过平台环境的优化与政策的制定,将更多优秀人才吸引过来。首先,要大力提升农村干部队伍素质能力。要充分发挥三会一课等制度优势,将党的方针政策等作为培训活动的重点,促使农村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能力等得到提高。要对乡村振兴工作干部来源进一步拓展,鼓励农业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前往农村一线。要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将任人唯贤的原则落实下去,积极提拔工作成绩突出的基层干部,增强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与实干精神。其次,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要对农民教育、培训机制科学优化与完善,通过农业技术培训活动的实施,促使农民的生产技术得到提升。要对农村法制建设工作逐步强化,促使农民的守法意识得到增强,能够对自身合法权益切实维护。要在村规村约构建中充分融入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内容,打造优美乡村。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具有较强的内在联系,密不可分。要深入学习党中央的政策精神,依据乡村实际情况全面推进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城乡关系的重塑、制度体系的优化以及优秀人才的培育,促使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得到加快。

  (作者单位:135200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委党校)

篇五: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利用“城乡融合”新途径实现乡村振兴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国很重要的一个战略选择。报告还提出城乡融合的新提法,城乡融合与过去的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有质的区别。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采取新型战略来实现乡村振兴,由过去的“城乡统筹”发展到“城乡融合”发展。

  首先,城市与乡村不再有明显的界限,城中有乡,乡中有村,二者的界限随着发展会越来越模糊。

  其次,城乡融合更深的含义是二者更深入地相互吸收对方的优点,并避免不足。城市要吸收乡村的特点有:美景与生态,要环境美,不能都是高楼大厦;同样的道理,乡村也要吸收城市的长处:基础设施要健全,生活要便利化,比如自来水、下水管道、污水处理、网络与无线信号等,都应该与城市一样,银行网点、购物、公共交通等方面也要跟上。城乡融合就是城市与乡村二者应该互相吸收对方的长处,城市要变得更生态、更绿色、更宜居,乡村应该在基础硬件上加大投入,应该更清洁、更便利化、更环保。

  最后,“城乡等值”,无论在城市或乡村,人们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应该差不多。

  只有城乡融合,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城市像乡村一样美,乡村像城市一样便利,这样的城乡发展格局才是最理想的。

篇六: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城乡融合课题组柯诚

  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内含的共同发展路径是什么?改革改革是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只有改革才能打破城乡分割、农业农村衰败和发展停滞的格局,破除阻滞农业农村发展的障碍因素。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都是发展状态或者发展的进程。通过一连串的创新,可以为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装上超强马力的引擎,开创城乡发展的新天地。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有哪些可行路径?推动城乡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兴旺产业兴旺在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位居首位,是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目前城市产业体系相对比较完善,要想推动城乡产业深度融合,需要从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入手。打造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人才队伍,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人才是实现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乡村振兴同样离不开人才这把“金钥匙”。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

  强化乡村生态建设,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不能局限于政治、经济,环境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生态宜居”的提出也进一步说明了强化乡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利用乡村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乡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文化同样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的精神指引。乡村往往具备城市没有的资源禀赋,包括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两个方面,应充分运用这些特有的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乡村,以更好发挥城乡互补功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更多精彩观点01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概念的异同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城市区域和乡村区域互融互促的一种发展状态,或城乡由分割或对立走向“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乡村振兴是指乡村重新恢复活力、实现繁荣兴旺的一种发展状态,或者乡村从落后衰败的发展状态进入繁荣兴旺状态的进程。从上述界定来看,二者有所不同。从外延来看,城乡融合发展涉及的内容比乡村振兴宽泛,前者涉及城市区域和乡村区域的发展,后者更注重乡村的繁荣发展。此外,二者有两个基本的共同点:首先,二者均描述了一种状态或一种进程;其次,从提出两个概念的政策背景来看,二者都是

  促进城乡发展的战略/政策修饰定语,均是特定的区域发展战略/政策,均指向特定区域发展的理想状态和发展目标。

  02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相辅相成关系1、乡村振兴离不开城乡融合发展当前中国城乡关系发展从“乡土中国”阶段转入“城乡中国”阶段,城乡融合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乡村振兴离不开城乡融合发展,本质上是由这个时代背景决定的。乡村振兴离不开城乡融合发展,原因还在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前提条件。或者说,城乡融合发展可以为乡村振兴创造战略发展条件、提供发展路径和发展动能。从动力角度看,重塑城乡融合关系,实现城乡发展要素、产业、市场及人力资源等的新型融合,有利于拓展乡村发展空间,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2、城乡融合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这个矛盾的集中表现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乡村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短板,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突出短板。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优先目标,致力于补齐这一关键短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乡融合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不仅包括城镇的发展、乡村的发展,更包括二者间互融互促式的发展。因此,没有乡村的发展,没有乡村的振兴,就不是完整的城乡融合发展;离开乡村振兴,“瘸腿”的城乡融合发展就不是党和国家以及人民所希望的城乡融合发展。

  3、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包含关系首先,城乡融合发展涵盖了乡村振兴。从概念范畴来说,城乡融合发展,包括城镇和乡村的发展,乡村振兴是乡村的振兴,前者范畴涵盖后者。应当深刻认识到,在城乡融合发展思想中,城镇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乡村振兴是城乡融合发展“两手抓”中的一手。因此,从范畴来看,城乡融合发展占主要地位,乡村振兴居辅助地位。其次,乡村振兴的目的是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服务于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其目的,在这种意义下可以将乡村振兴归于手段层面,即城乡融合发展占主要地位,乡村振兴则包含其中。4、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在上一层级系统中的定位首先,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举措,二者均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在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家富强,既包括城镇的繁荣,又包括乡村的振兴。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将逐步实

  现包括城乡共同繁荣在内的现代化国家目标。其次,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来说,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

  兴都致力于坚守共同富裕这一根本原则。贫穷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部分人富裕,大部分贫穷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共同富裕。从这一根本原则来看,城市繁荣,城乡分割,乡村衰败,一定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一体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手抓新型城镇化,一手抓乡村振兴。

  最后,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来说,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均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战略举措。二者均服务于化解主要矛盾这一目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需要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来解决;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来得到满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集中体现为乡村发展滞后、乡村处于短板位置,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特别是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以破解。

  这就要求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期全党全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在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中,以乡村振兴为统领,全力推进各项“三农”工作,助推乡村发展新局面,焕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03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资源和要素流动不等价,阻碍城乡进一步融合发展

  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是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困境。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资源是发展的根本。近些年来,虽然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村的资源倾斜,特别是脱贫攻坚时期,给予了贫困村大量的资金支持,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源支持,但是,在长期不均衡的城乡资源配置下,乡村发展较为缓慢的局面并未彻底改变,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特别是社会保障、教育资源、卫生资源等依然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的主要表现为资源和要素的不合理流动,也就是说,城乡资源和要素的流动不等价。城市具有强大的虹吸效应,从农村中吸取了大量的优质劳动力、资金及土地资源,相反城市先进的技术、金融、医疗保障等资源却并未等价流入农村,不仅无法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支持,反而造成如乡村空心化等现象的发生。如何破解乡村的资源困局,对于城乡融合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2、乡村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无法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基础

  薄弱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不仅会阻碍城乡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无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良好的基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质量问题必然要得到解决,这也对乡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一些农户可能存在返贫风险,这对于乡村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除此之外,

  公共资源方面如污水处理系统、电力供应、网络信号、农村非主干道的建设等,目前大部分农村所能达到的质量并不高,无法为乡村振兴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城乡融合发展。

  3、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抑制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的互促互进

  产业融合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只有产业兴旺,乡村才能真正振兴。在脱贫攻坚时期,虽然国家给予了乡村产业大量的帮扶政策,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村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农产品的生产、初加工、再加工,以及衍生品的发展较为落后,产品的附加值较低,无法充分实现农业产业价值,更无法为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足够基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循序推进,各地在乡村产业发展中需要将重点集中到深加工品及相应衍生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04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内含的共同发展路径1、改革是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共同发展路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改革不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旧有体制机制:要改革不利于城乡要素畅通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制度,重点改革户籍制度、土地利用制度、资本流通等制度,进一步促进城乡人口、人才、土地

  使用权、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双向流通;要改革造成城乡产业发展差距较大的产业制度,打破大城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乡村传统农业的布局失衡局面,构建城乡业态互融发展且信息化现代化水平齐头并进的发展新格局;要改革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政策体系,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改革不利于乡村振兴的旧有体制机制:要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思路,从城乡统筹发展格局中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把先进的外部要素、技术、经验、机制等更大范围地引进到农业农村;健全农业农村发展机制,改善目前农民在农业发展和乡村治理过程中的组织程度发育不足的状况;消除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障碍因素,通过改革打破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改革掉农村背负的沉重社会保障事业负担,化解农业农村发展的细碎化问题等等。

  2、创新是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共同发展路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创新为路径,主要是要推进思路创新。要用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全面融合;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让城乡居民共同参与城乡融合式的社会治理,共享城乡融合发展的成果;要推进科技创新,要促进利于城乡融合的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和应用,向科技创新要生产率,把现代

  智慧产业科技融入城乡发展进程,不断缩小城乡科技差距。推进乡村振兴,以创新为路径,主要包括农村产业经营领域创新、农

  村建设领域创新、农民生活领域创新。农村产业经营领域创新,就是要用创新技术和手段发展农村产业,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经济动力。农村建设领域的创新,就是运用新技术手段提升农村建设、管理和治理水平,增强农村社会发展活力。农民生活领域的创新,就是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成果改善农民生活品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消费动力和生活动能。

  05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1、推动城乡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兴旺纵向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政府应引导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突破农村只能参与最初生产和初加工的限制,打造农产品生产、深加工、衍生品制造一体化产业链,进而提升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户增收。同时,根据不断提高的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不断升级的城乡居民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生产高质量、高端的衍生品,迎合大众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延长产业链,避免被大升级趋势淘汰。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带头人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政府应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进入乡村。乡村有企业所需要的特色资源,同样龙头企业也可以为乡村带来发展所需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从根本上为乡村经济注入活力,为城乡产业融合和乡村产业兴旺提供重要帮助。另一方面,应

  充分发挥农业带头人带领农民致富增收的作用。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农业企业或带头人探索建设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园、科技园等示范点。在乡村,这些示范点可以发挥强大的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

  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引进科学技术可以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大部分农村资源稀缺,技术水平较低,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先进技术创新的引导,尤其是应积极推广城乡之间的技术交流活动,如鼓励农业企业定期开展技术指导或宣讲活动。与此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及互联网思维,不断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如采取“互联网+”等模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保证农户增收;运用当代物联网技术,加快农业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整体推进。

  2、打造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人才队伍,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积极引进和吸引人才流入乡村。近些年来,“绿领”这个词多次出现在脱贫攻坚领域,许多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反哺农村,成为新型农业的带头人,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各地应完善农村人才引进政策,健全大学生下乡政策机制,继续优化选调生、村官选拔培养模式,鼓励高校大学生下乡支教,同时加大返乡就业大学生的政策补贴力度,为其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还可以给予回乡创业人才适当的优惠政策,包括免税、免息贷

  款等,全面激发其创新创业活力。此外,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的乡村,也可以通过打造相对良好的就业平台,吸引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主动返乡。

  加强农民职业素质技能培训。乡村振兴时期,在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同时,应当将重点集中于农民职业素质技能培训。根据不同村庄的具体情况,可以因地制宜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例如派遣农业专家定期到乡村开展现代农业专业知识技术巡回宣讲;举办职业技能教学活动,提高农民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组织农民去科技园、产业园等示范点参观学习;通过互联网等教育方式培育“职业农民”;等等。

  3、强化乡村生态建设,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完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近些年,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村的垃圾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给村容村貌、农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为此,应当继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废水处理系统、垃圾回收装置等,优化垃圾处理技术,完善垃圾处理体系,积极引导农民主动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共同打造美丽乡村。传播绿色理念,引导农民改善生活方式。在乡村振兴时期应更多地通过广播、电视、新媒体等介质,广泛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同时,可采用激励机制,定期举行卫生评比活动,根据每家农户周边环境卫生情况,给予排名靠前的农户一定的物质奖励。此外,可设立保洁员轮流制度,鼓励村民轮流当村庄的保洁员,逐步在广大农村地区形成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风

  尚。4、利用乡村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乡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保护与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乡村的优秀传统

  文化不可丢弃,它既是乡村社会的凝合剂,也是培育“乡风文明”的有效载体。应当通过定期举办文化活动等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搭建文化交流平台,鼓励村民参与集体文化活动,在保护和传承中进一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开发旅游项目不仅能够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也能够加强城乡之间的生活、文化交流,更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目之所及的自然风光越来越少,许多城市人越来越向往农村生活,这对于乡村是重要的发展机遇。绝大部分农村位于相对偏僻的地区,往往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研究方向。

篇七: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推动城乡融合

  发展的对策

  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关于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对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成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深入剖析城乡融合发展中所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乡村文化振兴对城乡融合发展破局的意义,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

  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农村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加快制定有利于城乡发展的政策,并形成完整的体系,从而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让城乡空间形态布局更加合理、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捷、产业关联度更加紧密、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城市和乡村更加和谐共荣,推进城乡同步发展。

  一、新时期的中国城乡关系现实需求

  1.新时代明确要破解城乡关系的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速度快、效果显著,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农村发展却相对缓慢,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突出的瓶颈。

  2.新时代要求对城乡关系重新定位,从根本上打破二元城乡结构,加快城乡市场化流通机制改革,让市场成为资源流通配置的主要平台,让城乡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充分而自由流向效率最高的地方,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新时代的城乡关系要有新目标。近期来看,就是要助力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让城乡关系在平衡对称的空间发展。长远来看,则是要实现城乡的全面融合发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二、我国乡村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差距

  在教育方面,城乡在教育投入、校舍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存在差距。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在一些地方还有待完善。在医疗卫生方面,先进的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和优秀的医疗人才大多集中在城市,而大部分乡村卫生院设备落后、医护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诊疗手段落后。在社会保障方面,城市已经基本建立了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和住房保障制度在内的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开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与城居保合并实施,低保制度也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但因城乡社保模式不同,制度衔接的过程还不通畅,乡村社保的广度深度还需要加强,农民工的社保问题还需要重点关注。

  2.城乡要素均衡配置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在城乡之间配置严重不平衡,农村的优质资源向城市集中的现实依然存在。国家大力支持城市中的资金、人才下乡,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是城市中的大部分资源还是不愿意流向乡村,原因主要是农村投资风险高,收益不确定性大,城乡要素的不均衡配置,又导致农村吸引留不住人才,阻碍农村发展,导致城乡之间的差距难以进一步缩小。

  3.城乡二元体制是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体制机制痼疾越来越成为新时代“强起来”的主要障碍,其中,最需要破除的就是城乡二元体制。在城乡二元体制下,解决“三农”问题的各种探索和艰苦努力都感觉“势单力薄”,成效也不尽如人意。农村的人、财、物等资源要素仍然不断涌向城市,而城市的资本、技术、管理等却很难进入农业农村,城乡融合发展遭遇体制性“瓶颈”。固然,

  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有城乡自然属性不同的原因,但制度因素在其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条件

  在统筹规划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投入,对乡村的交通、电力、网络、水利、卫生、信息、邮政等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对已初步建成的基础设施要进一步提质生效。要与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标准统一,建成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充当投资主体,同时要通过市场化改革,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2.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自治是乡村治理的具体实现形式,德治是自治得以实现的文化基础,法治是自治得以实施的法律依据和手段。创新乡村治理体系,首先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并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以与村民自治体制相适应。自治、法治、德治三种基本治理手段,围绕党的领导这一核心机制,共同构成了有机统一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治理机制。

  3.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结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四年行动计划,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人畜分离、农村污水、农村厕所、农村秸秆、绿化美化6个专项整治和改造行动,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加大连片整治和整村整屯整治力度,推进绿化、美化全覆盖,强化村容整洁与畜禽养殖小区、清洁能源、保护水源等统筹建设,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渠清理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整治,农村环境有了较大改观。

  4.大力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巩固提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成果,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着力探索形成经验成果。探索“政银保”联动合作,试点开展涉农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助力市场主体融资。创新农业险种,试点目标价格指数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兴险种,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加大财政资金向科技创新、品牌营销、创业孵化和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投入,使财政支农投入以股份、担保、贴息等方式植入农村发展重点区域,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深化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社区服务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能力,加快实现城乡治理能力现代化。

  5.切实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农民基本权益

  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建设环境友好新农村。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筹资和保障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

  6.大力开展教育培训,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通过针对性培训增强农民的素质。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积极搭建农业科技培训中心等村民教育培训平台,开设农业、手工培训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开设线上专业教育,为青年农民工提供工读课程。改革职业教育体制,借力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在线职业教育,实施农民工“工读课程计划”,提高青年农民的职业素养;培养现代化农业经理人。鼓励农民注册小微公司,整合城市工商企业孵化乡村小微企业,提升乡村企业经营水平,推动新型农民的职业化建设。

  结束语:

  乡村振兴不只是改变乡村的面貌,更是转变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旧式空间分散的农村必然会慢慢消亡,以小农经济为传统的农村生产方式必然会解体,认清这个现实,往这个方向上使力,在城镇化进程中不断进行农村产业体系变革,提高城乡融合水平,则未来的乡村振兴必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永安.乡村振兴战略须破解“持续高度关注”与“长期问题严峻”的三农悖论——基于三农支持政策碎片化的反思[J].学术交流,2019(2)

  [2]杨玉珍,黄少安.乡村振兴战略与我国农村发展战略的衔接及其连续性[J].农业经济问题,2019(6)

  [3]郭晓鸣,张克俊,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认识与道路选择[J].农村经济,2018(1)

推荐访问: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新时代 中国 城乡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