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知识资本化的生产力条件

论知识资本化的生产力条件

时间:2022-11-15 15:5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知识资本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知识成为资本,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需要一定的生产力条件。文章认为,知识资本化的生产力条件有生产力的物质条件、生产力的外部条件、生产力的内部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

[关键词]知识资本;生产力;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

[作者简介]农华西,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博士后,北京100084

[中图分类号]FD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6)05-0067-04

知识资本化现象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学术界一般认为知识资本化要具备相应的科学技术条件。作者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不等同于生产力。生产力需要劳动者以一定的方式与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其中包含了劳动者与自然、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资本化需要科学技术条件,但同时也需要具备其他的生产力条件。科学技术条件只是知识资本化的生产力条件中的一个条件。知识资本化的生产力条件主要有物质条件、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

一、生产力的物质条件

所谓的生产力的物质条件是指工业化的生产能力。工业化的生产能力使人们可以初步摆脱物质产品的匮乏状况而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为高科技的产生奠定了基本的物质基础。而高科技的产生和发展则彻底将传统产业变为知识生产的附庸,使知识资本完全取代物质资本在生产中的地位。

首先,工业化大生产的深入发展导致了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奠定了知识资本化的基本物质条件。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使传统的生产要素例如土地、机器、厂房、矿产存在着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相反却使知识资本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特点。举一个著名的边际效用理论例子说明,尽管对维持人的生命而言,水比钻石有用,但钻石的“效用的最后程度”即边际效用比水大。所以在不缺水的前提下,没有人舍弃钻石而选择水。边际效用理论其实就是在力图论证商品价值是人对商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价值量取决于物品满足人的最后的亦即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的效用(效用的最后程度)。因此反过来说,在水源非常缺乏的情况下(足以威胁到人的生命),那么就没有人舍弃水去选择钻石。同样的道理,如果衣、食、住、行方面物质财富还相对缺乏,那么纯粹的知识就很难普遍地转化为商品。因为人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物质财富。这时知识只能作为物质财富的附属品依附于物质形态的财富中。由于大工业的发展,物质财富大量增加导致其相对贬值,知识生产更为有利可图。一些生产能力很强的国家能够初步摆脱对物质生产的依赖,转而大力扶持和发展纯粹的知识产业。这样,专门进行知识资本运营的知识型企业得以产生。一些西方国家的经济也逐渐过渡到了“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上的经济”,即知识经济。也正是在物质财富相对丰富的基础上,知识资本正在取代传统资本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发达国家能够摆脱一些传统产业的束缚而大力发展知识产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在传统的工业社会内部就开始产生了,从而为知识产业的兴起奠定了初步的条件。高科技的出现和发展则使传统产业结构的变化彻底完成。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的数量在不断下降,但在单位时间和一定资源的情况下却能生产出比过去多的物质财富。这样,大量的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去开拓和从事比体力劳动更有利可图的工作,这直接导致了第三、第四产业的蓬勃发展。例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力发展知识经济,鼓励企业进行战略调整和管理改革,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这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美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新科技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比重和作用快速上升。据有关资料,到1998年,美国的第一产业占1%,第二产业占14%,第三产业占85%。到目前为止的经济转型,使美国从一个制造业国家逐渐转变为一个技术与知识、品牌与服务为主的知识经济型国家。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美国是个产业空洞化的国家,制造业几乎已经退化成了经济附庸,没有任何指标意义,而服务业却成为美国经济的主体。正因为传统制造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才使人们有能力和有余力大规模转向知识产品的生产。

二、生产力的外部条件

所谓生产力的外部条件是指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现象,客观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与生产力的发展是互为条件的关系,但它不是生产力本身,所以称为生产力的外部条件。经济全球化是知识资本化和知识资本全球化的重要条件之一。

首先,经济全球化为发达国家进行产业升级提供了条件,促进了知识资本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额大幅度增加,相互投资迅速增长,而且也使国际产业分工进一步深化。有的学者指出,美国的生产正在加速向中国等国家转移。美国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大了对华直接投资,在中国设立了大量的企业。这些企业主要以制造业为主,目的是利用中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它们生产出来的大多数工业制成品和日用消费品都返销回了美国。例如美国巴尔蒂摩市附近一家生产办公室设备的公司“费罗斯有限公司”(FEL—LOWES INC)最近决定,将它旗下生产纸箱的子公司搬迁到中国,因为那里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都很有诱惑力。这家生产纸箱的公司是“商业皱纹纸箱公司”(COMMERCIAL CORRUGATED INC)的最大客户,占皱纹纸箱公司年销售额的30%。虽然一些美国人对制造业工作的丧失感到不满,但在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下也是无可奈何。正因为产业的转移,使发达国家可以不用生产低附加值的物质产品但却不用担心这些物质产品的获得。因此,发达国家的一些学者提出了把本国建成“办公室”而把第三世界国家当成“工厂”、“车间”的观点。事实上这一进程已经在进行。

其次,发展中国家被纳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也为发达国家能够顺利进行产业转移提供了条件。发达国家总是喜欢把产业转移到能够提供廉价而有一定素质的劳动者的国家。但如果发展中国家不积极投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就会影响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和知识资本的收益。当然如果第三世界国家没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无法承担发达国家工业生产的要求,那么也很难获得发达国家产业的转移。我国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的外资,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同时还拥有大批廉价但有一定素质的劳动力,可以承担“世界工厂”或“世界车间”的重任。对发达国家而言,推动经济全球化显然是利远大于弊的事情,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地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却是有弊有利,既是一种机

遇,也是巨大的挑战。当然,从长远来说,任何国家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第三,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优势地位为发达国家的知识资本在第三世界获取巨额利润创造了条件。例如产业的转移给我国带来了发展机遇,但由于我国在世界产业结构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于是就出现了“为发达国家打工”的现象。我国企业生产的许多产品只能赚取很少的加工费,大部分利润被发达国家的公司拿走了。即使是拥有自主产权的产品。由于附加值低,也赚不了多少钱,但却提供了发达国家的日常消费。正是由于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承担了大量的制造物质财富的工作,发达国家才能更好集中力量发展知识经济。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正在试图建立某种“知识霸权”以获取超额利润。有的学者指出,美国正在试图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全球自由经济模式。如果美国能保持20年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的强势,美国的知识经济主导地位一旦建立,可以说美国就会在未来百年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在全世界建立由其主导的知识经济秩序的企图,许多学者表达了对“知识霸权”的担心。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上的不利地位,很可能出现或者说已经出现了“富国通过知识资本剥削穷国”的现象。因此第三世界不能完全按着西方的理论走,必须创建自己的知识资本理论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理论,争取在知识产权的全球保护体系中获得应得的利益。对我国而言,要对经济全球化中的知识资本化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抓紧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同时也要力争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保护自己的利益。

三、生产力的内部条件

所谓的生产力的内部条件是指知识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由于知识对生产力的贡献率逐渐增大并成为主要因素,因此知识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被称为生产力的内部条件,这也是知识资本化的重要条件之一。

根据生产要素理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各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一般认为,在石器经济时代,人力(人的体力)起主导作用。在农业经济时代,土地起主导作用,资本和劳动等其他要素起辅助和次要作用。在工业经济时代,产业资本起主导作用,土地、劳动居于次要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居于主导地位,其他要素居于次要地位。显然知识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并起着主导作用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这里需要详细分析的是,知识如何在生产过程中取得主导地位,从而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以及这样的地位对知识资本化所起的作用。

从原始社会到知识经济产生之前,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力或物质资本。在原始社会人的体力在劳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自然界中自然生长的果实、动物是人类生活的直接来源也是最宝贵的物质财富。自然资源的优劣关系到人的生存状况,知识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很小。随着金属工具的发明,人们可以利用知识制造较为复杂的生产工具,使过去单靠人力无法完成的生产劳动得以完成。这时知识依附在生产工具中发挥作用,生产工具是人手的延伸。土地成为最主要的财富。这时知识的作用已经增大,但在生产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附在物质资料中发挥作用。在工业社会很长的一个时期,知识尤其是科学技术虽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仍然主要附着在物质资本上发挥作用。这时,一切从事机器大工业的生产和流通的活动,总是首先需要一定量的物质资本,并且物质资本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资本社会财富的主要体现形式还是土地、矿藏、能源、生产设备、厂房、货币等物质资本或其代表形式。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日益认识到知识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保罗·罗默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被认为知识经济理论形成的标志。该理论认为知识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因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效益。他把知识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引入新的经济增长模型,论证知识对经济增长的意义。他认为知识资本能够形成自身的收益递增,并且使整个经济体系的收益递增,因此知识资本的创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此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知识在生产中的重要性。随着自觉地对知识进行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活动的蓬勃发展,人类社会迈进了知识经济时代的门槛。随着知识大量运用到生产中来,一方面更多的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知识被创造出来,能够满足人们日常消费的物质财富更易于生产。另一方面,为生活、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知识也以产业的形式进行专门创造。这些知识的边际效益远远大于传统意义上的物质财富。因为人们知道,拥有了这些知识,获得物质财富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样,知识在生产中起到了主导作用,知识的生产也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生产活动。正因为知识具备了主导生产的作用,能够带来利润,知识才被人们有意识地投入生产流通过程,从而推动了知识的资本化。知识资本也逐渐取代物质资本成为一个企业和国家最宝贵的财富。

从以上分析可知,当生产力提高到人们可以逐渐摆脱对物质生产的依赖,以少数人从事直接的物质生产就可以满足多数人基本物质需求的程度时,知识也逐渐具备了独立生产要素的身份。这时,知识成为生产的主导因素,而其本身也获得了资本品的地位。

四、生产力的技术条件

所谓生产力的技术条件是指信息技缩等高科技的产生发展。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最重要的作用是将潜在的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资源,将没有价值的物质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使无形的资源驾驭有形的资源。高科技的出现对生产效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为知识资本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条件。

首先,高科技使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无限潜力,进一步解决了物质财富稀缺的问题,为知识资本化提供了直接条件。这里仅以几个领域的高技术为例: 一是通过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生产效率越来越高,物质产品生产的成本越来越低,物质财富呈现无限增长的趋势。不少科学家相信,智能机器不仅可以完全取代人的体力,还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承担人脑的工作,制造物质产品的效率将会更高,成本更低,从而实现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二是通过基因技术等生物技术改造粮食作物,极大提高粮食产量,满足人们对食品的基本需求。目前人们并不担心基因技术是否能够创造出足够供人们使用的产品,而是担心基因技术所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和社会问题。三是通过纳米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技术改造生产工艺,极大拓宽劳动对象,大大缓解物质资源稀缺的现象。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许多原来对人们看起来没有多大用的自然物质成为生存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来源。四是通过新能源技术使人类获得无穷尽的清洁能源,彻底解决能源稀缺的问题。随着中国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人类使用无限清洁能源的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这也意味着社会财富的无限增加。

其次,高技术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并且使物质产品蕴含的知识含量越来越大,为知识资本化提供价值条件。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科学技术都可以转化为资本,也不是所有的高技术都能转化为资本,能够转化为知识资本的知识必须具有市场价值。高新技术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一是其具有稀缺性的特点。在高技术还只是被少数人、少数国家所垄断的时候,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就具有了获得垄断利润的能力。而垄断利润是超出正常竞争条件下的平均利润高得多的超额利润。二是高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满足人们发展和享受的高层次需求。即具备所谓的边际效益比较大。因此高技术的市场价值也就很大。当然,如果高技术出现了替代技术,原有的“高”技术的价值就急剧贬值,甚至一文不值。因此,确切地说,真正具有巨大市场价值的是不断创新的高技术。

第三,高科技使人们的交往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发生了改变,为知识资本化提供运行环境条件。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知识的传播,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因特网的出现大大加快了信息的流动,促进了知识更快更广泛的传播。网络逐渐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工具,人们几乎可以从网络上得到想要的一切生存资料和发展资料。而移动通讯的迅猛发展也使人们可以从另一个网——移动通讯网中快速地获取大量的信息。有的学者指出,只有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得到快速、高效地发展,使知识作为资源的全球配置成为可能,知识资本化的技术条件才具备了。高新技术不仅提供知识资本化的技术条件,还使把知识商品化推向全球市场。因此可以说,知识尤其是高科技例如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跨地区、跨国流动,为知识向资本转化提供了技术条件。

[参考文献]

[1]徐涛.纺织品贸易争端后的反思[N].光明日报,2005—06—20.

[2]冯天学,田金信.知识资本价值实现机理分析[J].学术交流,2003,(12).

[3]贾银芳,刘国武,王弈军.知识资本研究[J].财会通讯,2004,(11).

[责任编辑:罗运贵]

推荐访问:生产力 资本 条件 知识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