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巨优公文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更年期妇女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更年期妇女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11-03 17:05:1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关键词:更年期女性高血压;病机;分型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8-0072-03

高血压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为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促危因素。老年人是高血压发病的高危人群,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如何有效的防治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女性作为一个特殊人群,由于一生中内分泌变化的特征,使血压变化具有不同于男性的规律,同时由于外源性女性激素(避孕药、雌激素等)的应用,可能影响血压和血脂的代谢,从而使女性高血压的发病及治疗有不同于男性的特点[1]。现代医学积极探讨了更年期妇女高血压病的独特发病机制及合理的治疗方法,中医学对此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也有一系列的认识。现将近年来更年期妇女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西医学对更年期妇女高血压的认识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或)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持续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除引起本身相关的症状外,血压长期升高还会影响诸多器官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造成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老年女性是高血压发病的高危人群,近年来对老年女性高血压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1.1我国女性高血压病的现状第四次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我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和(或)2周内服降压药)患病率为18.8%,比1991年增长了31%,男性患病率为20.2%,女性为18.0%。然而,到2002年,只有27.7%的女性高血压患者在服药治疗,6.5%的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得到控制,控制率在18~44岁年龄组更低,只有3.8%。女性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2]。

1.2更年期妇女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最新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主要和年龄,环境,遗传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其中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因为激素分泌的变化,其发病原因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1.2.1与女性激素分泌有关女性高血压发病率和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35岁以后增加较明显。在绝经以前,与同样年龄男性相比,女性的血压水平相对较低,发病率和患病率增加速度亦慢于男性;绝经后,增加速度反而快于男性。最新研究提示雌、孕激素可能会影响到血压的变化[3]。雌、孕激素可增加肾素分泌,前者通过扩张血管效应,后者通过竞争抑制醛固酮受体导致利尿作用,雌激素还可以增加孕酮刺激肾素的分泌作用。在正常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峰值不足以刺激肾素分泌,而黄体期孕酮水平增高确可以使部分妇女肾素分泌增多。因此,部分妇女雌、孕激素调节不稳定可导致肾素分泌调控机制不正常进而导致高血压[4]。

1.2.2与年龄有关2002年全国高血压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的性别差异较规律的表现出,18~44岁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20.2%∶18.0%),45岁以后各年龄组的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44~59岁和≥60岁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0.0%和50.2%。最新研究表明,随年龄增长,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逐步增高,44~59岁增加的幅度最明显[5]。

1.2.3与民族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有关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多项流行病学研究和1979年及1991年的全国高血压调查均表明高血压的患病率在中国各民族间的差别很大[6~9],我国女性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民族有朝鲜族、维族、蒙古族等。近年来,多项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女性高血压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地区差异表现为北高南低,且自东北向西南递减,城市高于农村。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生活习惯、环境及遗传因素有关[10]。

1.2.4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不良生活习惯是高血压重要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超重肥胖、饮酒和缺少体力活动。美国第三次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30kg/m2的人群中,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为32.2%,但在体质量指数≤25 kg/m2的人群中,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仅为16.5%。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膳食高盐、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质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11]。

1.2.5与遗传因素有关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的研究表明,女性人群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比无家族史者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父母均有高血压者的血压水平又比父母一方有高血压者明显升高。有高血压家族史者的高血压患病率为无家族史者的2倍[12]。

1.3更年期妇女高血压西医治疗特点

1.3.1生活方式的调整研究证明高血压患者通过减轻体重、限制钠盐摄入、增加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嗜酒者减少酒精摄入量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可降低血压。推荐饮食要富含水果、蔬菜和谷类及高纤维食物。每周至少摄入鱼油含量丰富的鱼类2次。每天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应<10%,如果可能的话最好<7%。胆固醇的摄入量<300 mg/d,盐摄入量<5.0 g/d[13]。

1.3.2基本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直接目标是降低血压,长远目标是减少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降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危险度。目前主要针对女性高血压的研究较少,尚缺乏针对女性高血压的循证医学证据,总体降压策略上女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原则与普通高血压一致,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治疗。鉴于女性常合并有肥胖、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亢进,故治疗上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为主,也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小剂量利尿剂及α、β受体阻滞剂。

2中医学对更年期女性高血压病的认识

古代医学有对女性生理特点的专门论述,《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明确指出了肾与妇女的月经、生殖、衰老有着密切的关系。妇女在绝经后,肾气逐渐虚衰,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渐竭,这是女性正常的生理变化,但是有些女性由于个体差异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不能够适应这一个阶段的生理过度[14],阴阳二气不能平衡,经脉失濡,进而导致其他脏腑功能紊乱,脏腑气血不相协调,遂出现诸多证候。

2.1更年期妇女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中医学中没有专门论述更年期女性高血压,但根据其头痛、眩晕等辨证,当属于“眩晕”、“头痛”等疾病范畴。多数医家认为本病当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肝肾,但与心、肺、脾的关系亦为密切[15]。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肝肾阴虚,阴阳失调,是为本虚;肝阳上亢,扰动清窍,痰浊瘀血,痹阻脉络,是为标实。女子之身依赖气血,心主血,藏神;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精气化生血液,肾为水火之宅,含有阴阳二气,水火相济,阴平阳秘。肾中阴阳亦赖心肝脾诸脏功能的相互协调、制约、配合才能维持正常[16]。在对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达成基本共识的基础上,又有医家从不同角度对高血压病的病机,特别是女性高血压病的病机进行了论述。

周次清教授[17]提出老年高血压病病变重心在肾,多见虚证,乃因年老体弱,肾气亏虚,加之久病由肝及肾、由实转虚,而出现“髓海不足,脑转耳鸣”、“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等肾虚为主之证,治宜调补肾之阴阳。李志等[18]认为女性在步入老年之后肾气渐衰,精血不足,肾中阴阳失调,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而见头晕头痛、烘热出汗、烦躁易怒。现代医家对老年人高血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虽然各有侧重,但病变的根本是阴阳的失调、脏腑功能的虚衰,其中肝肾亏虚是主要的发病机制。

2.2更年期妇女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目前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尚未统一,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不同学者对其分型也各有差异。但多数按照八纲辨证分型和脏腑辨证分型的原则来进行。《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将高血压病分为10种证型[19],《心血管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将高血压病分为6种类型[20],《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把高血压分为4型[21]。这些标准的制定,对高血压病的中医药研究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是并不能满足女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科研需要。不同医家根据各自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实践体会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使辨证分型呈多样化。如李晓辉[22]主张老年人高血压病从肾论治,分为肾精不足、髓海失养证,肾阴亏虚、肝阳上亢证,肾气亏虚、血瘀痰阻证和肾阳亏虚、络脉拘急证等证型,疗效显著。徐占国[23]认为高血压在病变发展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的证型,证型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高血压的早期以阴阳失调为主,可有肝火亢盛、阴虚阳亢、肝肾阴虚等证,中期痰浊壅盛,湿阻中焦,至后期则脉络瘀阻,在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时,将其分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痰浊内蕴、瘀血内停及气血亏虚6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更年期妇女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原则中医对老年女性高血压病的治法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平衡阴阳,调整气血”为基本大法。现代医家根据补虚泻实,调其阴阳的治疗原则辨证施治。郭伟星教授[24]以补益肾气法作为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病的基本大法,方选益肾降压流浸膏(桑寄生、淫羊藿、女贞子、生黄芪、泽泻等)治疗73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结果表明在降压显效率、改善临床症状和降低血脂、血糖、血流变及改善心脑功能等方面均有较好疗效。

3结语

综上所述,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症状及特点与中青年高血压有显著不同,更年期妇女高血压更应引起注意,在诊断治疗过程中应注重老年女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特点及特殊机制进行个体化治疗。中医药在辨证治疗高血压过程中,发挥整体把握,病症结合,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优势和特色,在有效降压、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还能减轻和逆转高血压病靶器官的损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所以运用中医理论来阐述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并指导中医药防治高血压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更年期妇女高血压病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标准尚不统一,有待进一步明确;中医证候客观化的研究及中药降压的作用靶点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医药在防治更年期妇女高血压领域中的独特优势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孙宁玲,徐成斌.今日高血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432.

[2]刘静,赵冬,王薇,等.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与美国弗莱明翰心脏研究结果的比较[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2):167~172.

[3]Mitchell A,Philipp T.Women and hypertension[J].Herz,2005,30(5):401~404.

[4]胡琛.女性高血压的特征及治疗[J].国外医药,1997,18(2):90~91.

[5]Gu d,Wildman PR,Wu X,et al.Incidence and predictors of hypertension over 8 years among Chinese men and women[J].J Hypertens,2007,25(3):517~523.

[6]张卫平,徐佩茹,阿依古丽,等.新疆维、哈、回、汉族4379名学龄儿童高血压患病率调查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医学,2003,33(4):4~5.

[7]贾祥明,杨翠展,梁勇,等.新疆阜康地区哈汉两民族高血压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J].新疆医学,1996,26(4):194~197.

[8]全国高血压普查协作组.全国1979-1980年高血压抽样普查报告[R].北京:全国高血压普查协作组,1982:13~14.

[9]全国血压抽样调查协作组.中国各民族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J].高血压杂志,1995,3(增刊):24~30.

[10]胡以松,姚崇华,王文志,等.2002年中国部分民族高血压患病情况[J].卫生研究,2006,35(5):573~575.

[11]Simone G,Wachtell K,Palmieri V,et al.Body build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hypertens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the LIFE(losartan intervention for endpoint reduction in hypertension)study[J].Circulation,2005,111(15):1924~1931.

[12]Ferdinand KC,Kleinpeter MA.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dyslipidemia[J].Curr Hypertens Rep,2006,8(6):489~496.

[13]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 7 report[J].JAMA,2003,289(19):2560~2572.

[14]朱宝珍,范世慧.二仙汤加减对更年期妇女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中医,2007,29(1):80~81.

[15]田敏.女性高血压(更年期)中医证型与NPY、NT、NE之间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新疆医科大学,2011:15~16.

[16]安乐君,周斌.更年期女性高血压病辨治方略[J].新疆中医药,2011,29(4):119~120.

[17]路广晁.周次清辨治高血压病的经验[J].中国医药学报,1994;9(3):40~42.

[18]李志,解发良,刘春华,等.中西医结合并心理治疗女性高血压合并更年期综合征58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15(2):137~138.

[19]严季澜.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10.

[20]黄春林.心血管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21]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5.

[22]李晓辉.从肾论治老年高血压病134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07,22(5):26.

[23]徐占国.老年高血压病中医治疗体会[J].2010,7(31):77~78.

[24]郭伟星.补益肾气法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的研究.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4,18(5):304~310.

(收稿日期:2013-05-27)

推荐访问:高血压 研究进展 更年期 妇女

版权所有:巨优公文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巨优公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巨优公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沪ICP备18054162号-1